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形?
當你站在臺上當眾演講或表演,你感覺自己被很多人註視著🖖🏼,大家都在對你的表演指指點點👩🏻🦯,所以你緊張得氣都不敢出;當你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將油滴在了你的白色衣服上,搭車回家途中🍪,你覺得全世界都在盯著你的衣服看,所以遮遮掩掩、畏畏縮縮🧜♂️;當你換了新發型、穿了新衣服,你就覺得別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你身上,你開始害怕自己的新發型和新衣服不被別人認可……當我們處於上述情況時🧗🏼♀️,就很容易出現“聚光燈效應”。
什麽是“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又稱焦點效應🦬,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的心理學名詞。它指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具體表現為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註程度🏧。換句話說,有時候,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我們總是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麽印象,尤其在出醜的時候♛,總以為大家都會註意到我們的醜態;對於那些異常尷尬而“社死”的時刻,我們總是記憶猶新,反復咀嚼👲🏽,總覺得那些犯蠢的行為會淪為別人的笑柄🐷,仿佛自己就是舞臺劇的主角,有一盞聚光燈就打在我們身上,以至於我們認為的別人對我們的關註程度🏡,比別人實際給予的關註🕢,要多得多🚾🤧。
之所以會出現“聚光燈效應”,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在評價自己的行為和在別人面前的形象時存在著偏見。我們會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這就使得我們誇大了自己的重要性。我們覺得自己的行為引人註目,但事實上,對周圍的許多人來說🙍🏽,我們的行為究竟如何,其實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因為他們也同樣認為自己是中心,認為自己正站在聚光燈之下👻。
事實上,“聚光燈效應”的這束光,其實是我們自己打給自己的💁♀️。
我們都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同時把自己的行為在別人眼中放大成千上萬倍,因此很難準確判斷別人的觀點🚱。我們總以為別人在關註我們🖊,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只關註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即使別人真的註意到了我們的醜態,但事後他們很快就會忘記,真正關註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因為自己給自己施加的這束“聚光燈”👋🏻🙅🏼,而變得緊張害怕,做什麽事情都很不自在。表面上我們關心的是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但實際上我們是在害怕我們自己🧑🏼🏭。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我們自己,一切看似是別人會對我們產生的看法👂🏿,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這樣的一句話所說:“比世人目光更可怕的,實際上是你那顆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我們應該學著接受自己,試著移開那刺眼的“聚光燈”,克服“聚光燈效應”♠︎。
讓自己成為“主角”🚴♀️🎞。我們總是希望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可越是這樣想就越容易失誤。我們的生活從來都是為自己而活,自己想怎麽過就怎麽過,不要把別人的感受強加進我們的生活中。自己的人生要讓自己成為“主角”。
學會“看輕自己”。“看輕自己”並不是輕視自己,而是不要總是把自己放在別人世界裏的重要位置上。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或許在別人看來,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或者是些壓根不值得提起的瑣碎之事。有時候我們真的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麽重要,不要讓小事情擾亂了自己的心情。
嘗試轉移自己的註意力。例如:多問問自己,周圍有什麽人或物▫️,或關註別人穿了什麽,嘗試轉移自己的註意力🦸🏿,不要總是把註意力放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上。
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在參加公共活動時,要把自己的真正目的弄清楚⛹🏿♂️,而不是去關註別人的目光。如果感到緊張🦻🏿,可以嘗試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這沒什麽大不了的”“緊張是非常正常的事,別人肯定也和我一樣緊張”。
適當伸展身體。這樣做能幫助我們緩解壓力。特別是在出糗時,我們軀體會出現心跳加速🤦🏻、手腳發抖等症狀♿️🕒,這時🐦⬛,一些放松身體的動作,可以更好緩解焦慮👛👩🏭、緊張等情緒。
但是,“聚光燈效應”並不是只有壞處,在某些方面它也可以幫助我們🌠。如果我們完全不被註意🧑🏿🦲,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和容易被忽視的小毛病便會暴露出來。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盞頭頂的聚光燈,來幫助我們有意識地約束自己,改掉我們的壞習慣👚。
狄更斯說過:“選擇好自己的路,不管別人的流言蜚語,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無論現在的你過著什麽樣的生活🤽🏽♂️,一定要學會取悅自己,在意自己從來都比在意別人更重要🧖🏻♀️。我們不必做別人世界裏的配角🥋,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裏的主角。人生僅此一次,一定要為自己而活,做最真實的自己。
你要相信,沒有那麽多人在看你,你也不需要一直站在“聚光燈”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芒,就讓我們勇敢一次,移開別人的“聚光燈”,在自己的人生舞臺閃閃發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