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5-18 17:21 來源:中央統戰部網站
無黨派人士是在中國革命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發展形成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般稱無黨無派的知名人士為社會賢達🧑🏻🎤。如1946年召開的舊政協會議,就有9位代表是以“社會賢達”的身份出席的。1948年,郭沫若等無黨派知名人士在致電毛澤東同誌👨🏿🦳,以響應中共中央“五一”號召的時候,為了與以往的社會賢達相區別,最先使用了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稱謂。1949年,新政協會議還專門設立了“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
由於無黨派民主人士是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老一代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減少,新一代無黨派人士的出現🥯,形成了多種稱謂並存的局面。除了繼續沿用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稱謂以外🛀🏿,主要有無黨派人士🏌🏻♀️、無黨派愛國人士、無黨派知名人士、無黨派代表人士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等稱謂。2000年💃,中共中央統戰部下發的《關於加強無黨派人士工作的意見》,正式規範了對無黨派人士的稱謂🧔🏿♀️,明確對無黨無派人士群體稱無黨派人士,對無黨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稱無黨派代表人士👃🏽。2004年🧑🏼🚀🍺,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協章程修正案,也將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改稱無黨派人士界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在此基礎上作出進一步明確界定,即“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規定🧑🦰,新世紀新階段的無黨派人士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具有無黨派身份🛫。這是無黨派人士的首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即並不是只要具備了無黨無派身份👨🏿🔬🙇🏽♂️,就是無黨派人士。二是對社會作出積極貢獻,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無黨派人士所從事的活動具有政治性,在所聯系群眾中要有影響力和代表性𓀜。三是受過良好教育🥥,具有較高的素質。這是由無黨派人士的社會基礎決定的。具體地說,無黨派人士是以無黨無派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社會群體🧑🏻🦱🧖🏼♂️,主要分布在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藝術、醫藥衛生👩🏿🚀、企業、政府機關和社會團體、社會中介機構等領域🏊🏿。四是具有統戰工作對象身份。無黨派人士不等於無黨派群眾💡。廣大無黨派工農基本群眾,盡管他們在統一戰線中居基礎地位👏🏻,但從來就不是統戰工作對象,當然也就不能稱之為統一戰線意義上的無黨派人士。總之🧑🏻🍳,《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對無黨派人士作出明確界定,為切實做好無黨派人士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為充分發揮無黨派人士作用指明了努力方向。
(責任編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