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法製日報 發布時間:2015-11-18 07:29:53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確提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所謂憲法法律權威,就是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社會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是國家治理和社會行為的最高依據和最主要準則。中央提出堅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的要求,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一個新境界和新高度👩🏼🌾。
一🧜🏿、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這些重大論斷,深刻闡明了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權威是以服從為前提的🧙🏻。在我國,社會主義根本製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已經確立,最大的權威就是黨領導人民製定和實施的憲法法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憲法法律😵。憲法法律的權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社會對憲法和法律普遍信仰,公民發自內心地對法律權威性高度認同,對法律正義性充分信任,對法律科學性充滿信心。二是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從,憲法法律權威受到社會普遍維護,所有社會成員都以憲法和法律作為行為準則。三是社會依靠法律規範運行。所有權力的運行都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公民能夠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社會矛盾糾紛能夠依法按程序得到解決,整個社會依據法律自覺、自律🧄、理性運行。四是法律對權利救濟及時充分。當社會主體的權利遭受侵害時,都能依據法律獲得及時、公正、有效的補救或恢復👨🏼💼👱🏿。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法治建設特別是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總體上看,有法可依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截止目前,我國已經製定現行有效法律240多件、行政法規740多件、地方性法規8500多件🫠、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800多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當前,法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社會上仍然存在無視法律權威或者只是把法律喊在嘴上🧝🏽♀️、貼在墻上,搞形式主義的現象;有的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以權壓法🤲🏽、以言代法🧑🧑🧒、知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等等。這些問題,從根子上說,還是憲法法律權威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使人們發自內心地崇敬憲法和法律,積極主動地去遵守法律、運用法律,切實樹立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二♜、培育全民法治意識是樹立憲法法律權威的基礎
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必須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1985年以來,我國已製定實施六個五年普法規劃,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深化,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改變了人民群眾對法律的認知,全民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明顯增強。但一些群眾信權不信法、信錢不信法🧑🍼、信訪不信法的現象依然存在,法治意識還沒有真正入腦入心、形成行為習慣。
法治意識與社會習俗、國民習慣等文化現象緊密相連👨🏿🦳。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傳統的國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人們長期缺乏規則意識🎅🏼。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往往重視裙帶、感情、權力、金錢等因素的作用,遇事依靠關系或者去尋找關系,缺少明確、具體的規則🥌;即使有規則,也大多是“稻草人”式的擺設,可有可無☞。那些敢於無視規則的人被視為有“魄力”,那些“遇到紅燈繞著走”善於規避規則的人被視為有“能力”,法律規則在社會中的作用大大弱化。可見,在我國,提高公民法治意識,從內心深處真正樹立憲法法律權威,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從“法製宣傳”到“法治宣傳”,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既包括對法律體系和法律製度的宣傳,也包括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實踐活動的宣傳,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養,深刻揭示了開展全民普法在樹立憲法法律權威👨🏼⚖️、保障憲法法律實施、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必須從日常細節抓起,持之以恒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憲法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上,更要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深入培育法治信仰,使群眾充分信仰憲法法律、尊重憲法法律,自覺把憲法法律內化為行為準則,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三、維護司法公正是樹立憲法法律權威的核心
沒有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憲法法律權威🌌🧕🏼。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對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任具有重要意義。 司法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司法活動的公正。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是毀壞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源。”近年來,一些司法人員在辦案中存在有罪推定👙、重實體輕程序🫱🏿、重口供輕其他證據、重協調配合輕監督製約等現象,導致了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趙作海案🍣、浙江張氏叔侄強奸案、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等冤假錯案一再出現,不僅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也給司法公信力帶來破壞性影響,極大損害了憲法法律的權威。出現冤假錯案的原因很復雜,但司法人員缺乏法律信仰、漠視法治精神是根源。“製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必須強化司法人員對憲法法律的信仰和職業良知,使司法人員真正從內心尊崇憲法法律,全心全意維護好公民的合法權益🚴🏿♀️。 保證公正司法,最終要落實到每一起案件的辦理過程中,體現在司法人員的每一個具體司法行為上。要嚴格規範司法行為,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實體公正🦫、程序公正,確保每一起案件的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要遵循司法規律,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體製機製,從製度上保證司法人員依法獨立履行職責,不受權力幹擾。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提高司法透明度,破除司法神秘主義,杜絕“暗箱操作”,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堅定守護法治精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是樹立憲法法律權威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同時還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所謂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法治思維決定🫀、支配法治方式,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的具體體現,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領導幹部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領導幹部能不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能不能帶頭尊崇法治4️⃣、敬畏法律,能不能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能不能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能不能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對樹立憲法法律在群眾中的權威性、強化群眾對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領導幹部提升法治思維能力的前提是學法、懂法。如果領導幹部不學法✨🫵🏻、不懂法,怎麽能當好領導?怎麽能保證不出問題?因此,要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的長效機製,既要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以及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知識,又要重視法律原則🧢、法治精神等方面的學習,切實提高領導幹部依照法定權限、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使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進而引領群眾信仰法律。 領導幹部提升運用法治方式能力的關鍵是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用權的習慣🦚。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必須承認,我們的一些領導同誌仍習慣於依賴行政的、經濟的手段進行決策管理,而不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解決問題,使得一些問題,盡管一時一地一事得到解決,但往往顧此失彼,“按下葫蘆浮起瓢”,有時甚至引發新的更大問題。少數領導幹部濫用職權甚至以權謀私,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他們不是不懂法,而是沒有法治觀念,沒有法律信仰,其危害比不懂法更可怕,因為它直接損害了憲法法律的權威🧑🔧。黨中央對領導幹部提出了“三嚴三實”的基本要求,其中嚴以用權是關鍵,它與領導幹部依法用權的內涵是一致的,都是強調領導幹部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製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因此,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必須始終做到依法辦事,在遇到權力與權利沖突🕑、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時,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法治原理,主動運用權利本位💁♀️、正當程序等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努力做一個法治型領導幹部。 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我們要按照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樹立憲法法律權威貫穿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中,體現到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落實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各個環節中,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作者系司法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