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號】010202
【分類名】列寧著作
【書名】列寧選集(2卷)
【譯者】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6
【標題】談談辯證法問題*(1915年)
【正文】
*(註:《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寫在《哲學》筆記本中,在《拉薩爾〈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一書摘要》和《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一書摘要》之間,由於其中有引自《形而上學》的引文🍋,所以有理由認為它是在列寧讀過亞裏士多德的這一著作以後寫的🔂。因此,《談談辯證法問題》是1914-1915年列寧研究哲學問題的獨特總結。列寧在這篇文章中分析了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辯證規律🙅🏻,形而上學的和辯證的發展觀;分析了絕對和相對,抽象和具體,一般、特殊和個別,邏輯和歷史等等範疇;揭示了認識過程的辯證性質;指出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556🐅🔶。)
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參看拉薩爾的《赫拉克利特》一書第3篇(《論認識》)開頭所引的斐洛關於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話(註✮: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00頁。--編者註)),是辯證法的實質(是辯證法的“本質”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點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說是它的基本的特點或特征)🦸。黑格爾也正是這樣提問題的(亞裏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學》中經常為此絞盡腦汁,並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鬥爭(註🙎🏿:見列寧《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一書摘要》(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13頁)🐉。--編者註))✊🏽。
辯證法內容的這一方面的正確性必須由科學史來檢驗。對於辯證法的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漢諾夫那裏)沒有予以足夠的註意:對立面的同一被當作實例的總和[“例如種子”;“例如原始共產主義”。恩格斯也這樣做過🙄。但這是“為了通俗化”……],而不是當作認識的規律(以及客觀世界的規律)。
在數學中👨🦱,+和-💛,微分和積分👩🏻🍳。
在力學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學中,正電和負電🧩。
在化學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第556頁◎
在社會科學中,階級鬥爭。
對立面的同一(它們的“統一”,也許這樣說更正確些?雖然同一和統一這兩個術語的差別在這裏並不特別重要。在一定意義上二者都是正確的)👩🏽🍼,就是承認(發現)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會的)一切現象和過程具有矛盾著的👨🎨、相互排斥的🐝、對立的傾向。要認識在“自己運動”中𓀌、自生發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過程,就要把這些過程當作對立面的統一來認識。發展是對立面的“鬥爭”♎️。有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發展(進化)觀點: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以及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按第一種運動觀點,自己運動,它的動力🛩、它的泉源✊、它的動因都被忽視了(或者這個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體等等那裏去了);按第二種觀點,主要的註意力正是放在認識“自己”運動的泉源上👱🏽♂️。
第一種觀點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種觀點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種觀點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
對立面的統一(一致、同一、均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面的鬥爭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
註意:順便說一下⛹🏽♂️,主觀主義(懷疑論(註👨🏽🌾🤲🏼:懷疑論是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和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唯心主義哲學派別,產生於公元前4-3世紀古希臘奴隸製發生危機的時代🏧,其創始人是皮浪,最著名的代表是埃奈西德穆和塞克斯都-恩披裏柯🧑🏼。古代懷疑論者從感覺論的前提出發,得出不可知論的結論🥕。他們把感覺的主觀性絕對化🧮,認為人不能超出他自己的感覺範圍🔊,不能確定哪一種感覺是真的。他們宣稱,對每一事物都可以有兩種互相排斥的意見,即肯定和否定,因而我們關於事物的知識是不可靠的🅿️。他們要人們拒絕認識🧑🧒,對事物漠不關心,說這樣就可以從懷疑中解脫出來🎏,而達到心靈恬靜即“無感”的境界🙀🙎🏽♀️。
在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哲學家米·蒙臺涅👨🦯➡️、皮·沙朗和皮·培爾曾利用懷疑論來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和教會。照馬克思的說法,培爾“用懷疑論摧毀了形而上學📄,從而為在法國掌握唯物主義和健全理智的哲學打下了基礎”,並宣告“無神論社會的來臨”(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2頁)。相反🎨,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布·帕斯卡卻用懷疑論反對理性認識,維護基督教。
18世紀👰🏼♀️,懷疑論在大衛·休謨和伊·康德的不可知論中得到復活,戈·恩·舒爾采則試圖使古代懷疑論現代化👱♂️。新懷疑論十分明確地聲稱達到科學認識是不可能的🌃。馬赫主義者、新康德主義者和19世紀中至20世紀初的其他唯心主義哲學流派都利用懷疑論的論據🧑🏽💼⛵️。--90、557。)和詭辯論等等)和辯證法的區別在於🦯:在(客觀)辯證法中🌂,相對和絕對的差別也是相對的。對於客觀辯證法說來,相對中有絕對。對於主觀主義和詭辯論說來🏌🏽♀️,相對只是相對👨🦽➡️,因而排斥絕對。◎第557頁◎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首先分析資產階級社會(商品社會)裏最簡單😁🦸🏼、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碰到過億萬次的關系🎩:商品交換。這一分析從這個最簡單的現象中(從資產階級社會的這個“細胞”中)揭示出現代社會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後的敘述向我們表明這些矛盾和這個社會--在這個社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中🏋🏿♂️、從這個社會的開始到終結--的發展(既是生長又是運動)👮♀️。
一般辯證法的闡述(以及研究)方法也應當如此(因為資產階級社會的辯證法在馬克思看來只是辯證法的局部情況)。從最簡單、最普通、最常見的等等東西開始🛌🏻🌊;從任何一個命題開始,如樹葉是綠的,伊萬是人,茹奇卡是狗(註🕒🔴:伊萬是俄國最常見的人名🌐。茹奇卡是俄語中看家狗的常用名字。--558。)等等🦻。在這裏(正如黑格爾天才地指出過的)就已經有辯證法:個別就是一般(參看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施韋格勒譯,第2卷第40頁🤑🔁,第3篇第4章第8-9節:“因為當然不能設想👵🏻:在個別的房屋之外還存在著一般房屋。”--“ονγàραυ(ε?ημευειυα?τωαοιχιαυπαρàτà(τιυà(οιχ?α(.”)。這就是說🤛🏻,對立面(個別跟一般相對立)是同一的✧:個別一定與一般相聯而存在。一般只能在個別中存在,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不論怎樣)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個別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質)👨🏼🦲。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個別經過千萬次的過渡而與另一類的個別(事物、現象、過程)相聯系🏘,如此等等。這裏已經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觀聯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這裏已經有偶然和必然、現象和本質,因為我們在說伊萬是人,茹奇卡是狗🏌🏿,這是樹葉等等時🤾🏿💆🏼♂️,就把許多特征作為偶然的東西拋掉,把本質和現象分開,並把二者對立起來。
可見,在任何一個命題中🧑🏼⚖️〰️,很像在一個“單位”(“細胞”)中一◎第558頁◎樣,都可以(而且應當)發現辯證法一切要素的胚芽,這就表明辯證法本來是人類的全部認識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學則向我們揭明(這又是要用任何極簡單的實例來揭明)客觀自然界也具有同樣的性質,揭明個別向一般的轉變,偶然向必然的轉變🚓,對立面的過渡😖、轉化、相互聯系🤹🏽。辯證法也就是(黑格爾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正是問題的這一“方面”(這不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是問題的實質)普列漢諾夫沒有註意到,至於其他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更不用說了。
不論是黑格爾(見《邏輯學》),不論是自然科學中現代的“認識論者”🐭、折中主義者🎄🤞🏻、黑格爾主義的敵人(他不懂黑格爾主義!)保爾·福爾克曼(參看他的《認識論原理》第……頁(註📁:此處見保·福爾克曼的《自然科學的認識論原理及其與當代精神生活的聯系》一書第2版第35頁👎🏿。列寧關於該書的劄記🏊♀️,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43-344頁。列寧在作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摘要時🐞,也指出了類似的地方(同上,第207頁和第219-220頁)。--559🧝🏿♀️👨👩👦。))都把認識看作一串圓圈🧛♂️。
哲學上的“圓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後為順序呢📫?
不🍊!]
古代:從德謨克利特到柏拉圖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
文藝復興時代🫸🏻🧘🏼♀️:笛卡兒對伽桑狄(斯賓諾莎🚐?)🐲。
近代🔘:霍爾巴赫--黑格爾(經過貝克萊🐸、休謨🚶♀️、康德)
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
辯證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數目永遠增加著的)認識,其中包含著無數的各式各樣觀察現實、接近現實的成分(包含著從每個成分發展成整體的哲學體系)👌🏻,--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來所具有的無比豐富的內容,而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辯證法應用於反映論🤘🏻,應用於認識的◎第559頁◎過程和發展。
從粗陋的、簡單的、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來,哲學唯心主義不過是胡說。相反地🪶,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來,哲學唯心主義是把認識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側面🏌️♂️,片面地、誇大地、überschwengliches(狄慈根)(註:überschwenglich可譯為“過分的”、“過度的”🎹、“無限的”、“過火”等等🙋🏻♀️🎨。這個詞是約·狄慈根在分析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物質和精神等等之間的關系時使用的一個字眼(例如,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55卷第419-420🏊🏿♂️、423頁)。列寧也在自己的一些著作中使用它來揭示對概念的辯證法的唯物主義的理解。例如🤛🏻,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列寧發展了恩格斯對哲學基本問題所作的表述,他寫道:“狄慈根在《漫遊》中重復說,物質這個概念也應當包括思想。這是胡塗思想。因為這樣一來🤵🏿♂️,狄慈根自己所堅持的那種物質和精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的對立就會失去意義🏕。至於說到這種對立不應當是’無限的’、誇大的🔠、形而上學的,這是不容爭辯的(強調這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狄慈根的巨大功)。這種相對對立的絕對必要性和絕對真理性的界限👃🏽,正是確定認識論研究的方向的界限。如果在這些界限之外🫅🏼,把物質和精神即物理的東西和心理的東西的對立當作絕對的對立🕺🏽,那就是極大的錯。”(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18卷第257頁)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也談到真理的辯證性質(同上🫠,第39卷第42頁)。--560。)發展(膨脹、擴大)為脫離了物質、脫離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絕對🔔。唯心主義就是僧侶主義🧑🏽🏫。這是對的。但(“更確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學唯心主義是經過人的無限復雜的(辯證的)認識的一個成分而通向僧侶主義的道路。
人的認識不是直線(也就是說📪,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旋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斷➾、碎片、小段都能被變成(被片面地變成)獨立的完整的直線,而這條直線能把人們(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話)引到泥坑裏去,引到僧侶主義那裏去(在那裏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就會把它鞏固起來)。直線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而僧侶主義(=哲學唯心主義)當然有認識論的根源🕷🫃🏿,它不是沒有根基的👳🏿♂️,它無疑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結果實的♚、真實的、強大的🦹🏿♂️、全能的✫、客觀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棵活樹上的一朵無實花🚓。
載於1925年《布爾什維克》雜誌第5-6期合刊
選自《列寧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05-311頁◎第5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