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號】010101
【分類名】馬恩著作
【書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
【編者】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6
【標題】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正文】
*(註:《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大約寫於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是馬克思未完成的一部早期著作。這部手稿是馬克思總結自己的經濟學研究🧑🔧,批判分析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理解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理論,從而論證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的第一次嘗試和最初成果。手稿由保存下來的三個筆記本構成。《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屬於第一筆記本。馬克思在這裏第一次闡述了異化勞動範疇,證明異化勞動同私有財產的關系,揭示了在私有財產條件下工人狀況的本質特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2年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2卷以兩種編排形式發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一文本以手稿寫作的時間順序編排⟹,第二文本以三個筆記本的邏輯結構進行編排,並有編者加的標題♿️。本卷所收《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是根據第二文本編譯校訂的。——39🧵。)
(節選)
[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
我們是從國民經濟學的各個前提出發的🧑🏻🦯。我們采用了它的語言和它的規律🥅。我們把私有財產,把勞動🩵、資本🪆、土地的互相分離,工資、資本利潤🏨、地租的互相分離以及分工、競爭、交換價值概念等等當作前提。我們從國民經濟學本身出發🪅,用它自己的話指出🧑🎨,工人降低為商品,而且降低為最賤的商品✨;工人的貧困同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成反比👱;競爭的必然結果是資本在少數人手中積累起來🙇🏼,也就是壟斷的更驚人的恢復🍋;最後,資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間、農民和工人之間的區別消失了,而整個社會必然分化為兩個階級,即有產者階級和沒有財產的工人階級⛔。國民經濟學從私有財產的事實出發🤽♂️🥋。它沒有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註:馬克思在《讓·巴蒂斯特·薩伊〈論政治經濟學〉一書摘要》中👩🦱,對薩伊關於財富的性質和流通的原理的論述寫了如下評註:“私有財產是一個事實,國民經濟學對此沒有說明理由🈲,但是🧿,這個事實是國民經濟學的基礎”👵;“沒有私有財產的財富是不存在的🥰,國民經濟學按其本質來說是發財致富的科學。因此,沒有私有財產的政治經濟學是不存在的🐁。這樣,整個國民經濟學便建立在一個沒有必然性的事實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1年歷史考證版第4部分第2卷第316🤾🏼、319頁)。——39。)。它把私有財產在現實中所經歷的物質過程🚴🏿,放進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後把這些公式當作規律🚷。它不理解這些規律🥝,就是說,它沒有指明這些規律是怎樣從私有財產的本質中產生出來的。國民經濟學沒有向我們說明勞動和資本分離以及資本和土地分離的原因。例如,當它確定工資和資本利潤之間的關系時,它把資本家的利益當作最終原因🧑🦰;就是說,它把應當加以闡明的東西當作前◎第39頁◎提。同樣,競爭到處出現🧗🏿♂️,對此則用外部情況來說明🙊。至於這種似乎偶然的外部情況在多大程度上僅僅是一種必然的發展過程的表現🥓🫸,國民經濟學根本沒有向我們講明。我們已經看到⏱,交換本身在它看來是偶然的事實。貪欲以及貪欲者之間的戰爭即競爭,是國民經濟學家所推動的僅有的車輪👨🏽🏫。(註:在手稿中,這段話下面刪去了一句話🔨:“我們現在必須回顧上述財產的物質運動的本質”。——編者註)
正因為國民經濟學不理解運動的聯系,所以才把例如競爭的學說同壟斷的學說🚨,行業自由的學說同同業公會的學說,地產分割的學說同大地產的學說對立起來🤺。因為競爭、行業自由、地產分割僅僅被闡述和理解為壟斷🎦、同業公會和封建所有製的偶然的➙、蓄意的🪺、強製的結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結果🧇。 因此,我們現在必須弄清楚私有製,貪欲和勞動🙇🖖🏻、資本、地產三者的分離之間,交換和競爭之間👨🏻🦼,人的價值和人的貶值之間,壟斷和競爭等等之間,這全部異化和貨幣製度之間的本質聯系🕡。
不要像國民經濟學家那樣,當他想說明什麽的時候,總是置身於一種虛構的原始狀態(註👨👩👧👦:馬克思在《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摘要》中寫有評註:“十分有趣的是斯密作的循環論證✭。為了說明分工,他假定有交換。但是為了使交換成為可能,他就以分工、以人的活動的差異為前提🛏。他把問題置於原始狀態,因而未解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81年歷史考證版第4部分第2卷第336頁)🙆🏽♀️。——40🧑🏽🍳。)。這樣的原始
狀態什麽問題也說明不了🤸。國民經濟學家只是使問題墮入五裏霧中。他把應當加以推論的東西即兩個事物之間的例如分工和交換之間的必然關系,假定為事實⛈、事件🚣🏽♂️。神學家也是這樣用原罪來說明惡的起源🕵🏿,就是說,他把他應當加以說明的東西假定為一種具有歷史形式的事實。
我們且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
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註:這個結論在當時的社會批判性著作中相當流行🐧。例如,魏特林在他的《和諧與自由的保證》一書中就曾寫道🙆♂️:“正像在築堤時要產生土坑一樣🆎,在積累財富時也要產生貧窮。”——40。)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勞動生產的不僅是商品,它生產作◎第40頁◎為商品的勞動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
這一事實無非是表明: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在國民經濟學假定的狀況中,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註🙋🏽:馬克思在這裏仍舊使用了黑格爾的術語及其探討對立的統一的方法👯♀️。他把Verwirklichung(現實化)與Entwirklichung(非現實化)對立起來。——41。)🏷,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註🐢⏭:馬克思在手稿中往往並列使用兩個德文術語“Entfremdung”(異化)和“Ent?uβerung”(外化)來表示異化這一概念。但是他有時把“Ent?uβerung”這個術語用於另一種意義,例如,用於表示交換活動🧝🏻♀️⏭、從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轉化、獲得,就是說,用於表示那些並不意味著敵對性和異己性的關系的經濟和社會現象。——41🧑🏻🦲。)🐞。
勞動的現實化竟如此表現為非現實化,以致工人非現實化到餓死的地步。對象化竟如此表現為對象的喪失,以致工人被剝奪了最必要的對象——不僅是生活的必要對象🍰,而且是勞動的必要對象。甚至連勞動本身也成為工人只有通過最大的努力和極不規則的中斷才能加以占有的對象👨🏽💻。對對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現為異化🔫,以致工人生產的對象越多,他能夠占有的對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產品即資本的統治。
這一切後果包含在這樣一個規定中: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因為根據這個前提,很明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自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人奉獻給上帝的越多,他留給自身的就越少👩🏿🦲〰️。(註🧜:馬克思在這裏以自己的理解復述了費爾巴哈哲學關於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的論點。費爾巴哈在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質》中曾經證明,因為在神的本質的觀點中肯定的東西僅僅是人的東西,所以作為意識對象的人的觀點就只是否定的東西👩🏽🚒。費爾巴哈說🧑🎨👉,為了使上帝富有,人就必須貧窮🧄;為了使上帝成為一切🎆📣,人就必須什麽也不是。人在自身中否定了他在上帝身上所肯定的東西。——41。)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對象;但現在這個生命已不再屬於他而屬於對象了。因此,這種活動越多🧑🏿💻,工人就越喪失對象。凡是成為他的勞動的產品的東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東西。因此👩🏿🎤,這個產品越多,他自身的東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與他相異的東西不依賴於◎第41頁◎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是作為敵對的和相異的東西同他相對立。
現在讓我們來更詳細地考察一下對象化👨🦯➡️🤹🏽♂️,工人的生產,並且考察對象即工人產品在對象化中的異化☺️、喪失。 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麽也不能創造。它是工人的勞動得以實現🧑💻、工人的勞動在其中活動🦹♂️、工人的勞動從中生產出和借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這樣的意義上給勞動提供生活資料,即沒有勞動加工的對象,勞動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狹隘的意義上提供生活資料,即維持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的手段。
因此👩🏽⚖️,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成為屬於他的勞動的對象,不成為他的勞動的生活資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給他提供直接意義的生活資料,即維持工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
因此🏦,工人在這兩方面成為自己的對象的奴隸🔩:首先🦹🏿♂️,他得到勞動的對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資料。因此👴🏿➙,他首先是作為工人🧛♀️,其次是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夠生存。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自己作為肉體的主體🗃,並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
(按照國民經濟學的規律🧱,工人在他的對象中的異化表現在🙏🏿:工人生產得越多,他能夠消費的越少;他創造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勞動越有力量,工人越無力👜🤰;勞動越機巧❇️,工人越愚笨,越成為自然界的奴隸。)
國民經濟學由於不考察工人(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系而掩蓋◎第42頁◎勞動本質的異化。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棚舍。勞動生產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
勞動對它的產品的直接關系,是工人對他的生產的對象的關系⚒。有產者對生產對象和生產本身的關系,不過是這前一種關系的結果,而且證實了這一點。對問題的這另一個方面我們將在後面加以考察。因此🧬,當我們問勞動的本質關系是什麽的時候👎🏿🫱🏿,我們問的是工人對生產的關系。
以上我們只是從一個方面🏅,就是從工人對他的勞動產品的關系這個方面,考察了工人的異化、外化👨🏽🎓。但是🚻,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產行為本身中使自身異化,那麽工人活動的產品怎麽會作為相異的東西同工人對立呢🤥?產品不過是活動🧵、生產的總結。因此,如果勞動的產品是外化,那麽生產本身必然是能動的外化,或活動的外化,外化的活動🧑🏿🦳。在勞動對象的異化中不過總結了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外化。
那麽🛌🏿,勞動的外化表現在什麽地方呢👩🔬?
首先,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於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製勞動。因此,它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需◎第43頁◎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種手段。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製或其他強製一停止🕙,人們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外在的勞動,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勞動👉,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最後,對工人來說,勞動的外在性表現在🉑👁🗨: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於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別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頭腦和人的心靈的自主活動對個人發生作用不取決於他個人,就是說🧖🏿,是作為某種異己的活動,神靈的或魔鬼的活動發生作用,同樣,工人的活動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動。(註📕:這裏表述的思想是與費爾巴哈的論點相呼應的👨🏽🚒。費爾巴哈認為宗教和唯心主義哲學是人的存在及其精神活動的異化。費爾巴哈寫道👩🦽,上帝作為對人來說的某種至高的🙆🏼、非人的東西🚴🏼♂️,是理性的客觀本質;上帝和宗教就是幻想的對象性本質。他還寫道,黑格爾邏輯學的本質是主體的活動🥰,是主體的被竊走的思維👮🏻,而絕對哲學則使人自身的本質、人的活動在人那裏異化。——44🤰🏿。)他的活動屬於別人,這種活動是他自身的喪失🕺。
因此,結果是⤵️,人(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吃、喝、生殖,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
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這些機能脫離人的其他活動領域並成為最後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
我們從兩個方面考察了實踐的人的活動即勞動的異化行為🏂🏼。第一💁🏼,工人對勞動產品這個異己的、統治著他的對象的關系。這種關系同時也是工人對感性的外部世界、對自然對象——異己的與他敵對的世界——的關系。第二,在勞動過程中勞動對生產行為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工人對他自己的活動——一種異己的、不屬於他的活動——的關系。在這裏🚴🏿♀️,活動是受動;力量是無力;生殖是去勢;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個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如果不是活動,又是什麽呢👩🏽🦱?——是不依賴於他🏃🏻➡️、不屬於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這是自我異化🧝♀️,而上面所談的是物的異化。
我們現在還要根據在此以前考察的異化勞動的兩個規定推出◎第44頁◎它的第三個規定。
人是類存在物🎂,不僅因為人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把類——他自身的類以及其他物的類——當作自己的對象🎭;而且因為——這只是同一種事物的另一種說法——人把自身當作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因為人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註:馬克思在本段和下一段利用了費爾巴哈哲學中表述人和整個人類時所用的術語🎾,並且創造性地吸取了他的思想😹:人把他的“類本質”🔋、他的社會性質異化在宗教中;宗教以人同動物的本質區別為基礎👮🏼♂️,以意識為基礎⚂,而意識嚴格說來只是在存在物的類成為存在物的對象☹️、本質的地方才存在𓀛;人不像動物那樣是片面的存在物🛀🏻🏃🏻,而是普遍的、無限的存在物。——45。)
無論是在人那裏還是在動物那裏,類生活從肉體方面來說就在於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而人和動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賴以生活的無機界的範圍就越廣闊。從理論領域來說👩👧,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一方面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一方面作為藝術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是人必須事先進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同樣,從實踐領域來說💁🏼,這些東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人在肉體上只有靠這些自然產品才能生活🟫,不管這些產品是以食物、燃料、衣著的形式還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現為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註:在手稿中,“材料”一詞寫在“對象”一詞上方。——編者註)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於持續不斷地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異化勞動,由於(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動機能,他的生命活動同人相異化,也就使類同人相異化👩🦯;對人來說,◎第45頁◎它把類生活變成維持個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類生活和個人生活異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個人生活變成同樣是抽象形式和異化形式的類生活的目的♉️。(註:類✩、類生活、類本質都是費爾巴哈用的術語🤙🏽,它們表示人的概念、真正人的生活的概念。真正人的生活以友誼和善良的關系,即以愛為前提🧑🦯➡️,這些都是類的自我感覺或關於個人屬於人群這種能動意識。費爾巴哈認為,類本質使每個具體的個人能夠在無限多的不同個人中實現自己。費爾巴哈也承認人們之間確實存在著利益的相互敵對和對立關系,但是他認為這種關系不是來自階級社會的歷史的現實條件,即資產階級社會的經濟生活條件👃🍾,而是來自人的真正本質即類本質同人相異化,來自人同大自然本身預先決定了的和諧的類生活人為地但絕非不可避免地脫離開來。——46。)
因為🐗,首先⬜️,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他的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產生活就是類生活。這是產生生命的生活。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生活本身僅僅成為生活的手段。
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誌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𓀛。他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正是由於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或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對象🧑🦯➡️。僅僅由於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異化勞動把這種關系顛倒過來😪,以致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就是說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作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作類存在物。誠然👨🏼🌾🫦,動物也生產。它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螞蟻等👨🏻🎤。但是𓀕🈴,動物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影響也進行生產,並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影響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第46頁◎直接屬於它的肉體,而人則自由地面對自己的產品。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於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
因此🤚,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因此👩🏽⚖️,異化勞動從人那裏奪去了他的生產的對象,也就從人那裏奪去了他的類生活,即他的現實的類對象性,把人對動物所具有的優點變成缺點,因為從人那裏奪走了他的無機的身體即自然界。
同樣😣,異化勞動把自主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
因此,人具有的關於自己的類的意識,也由於異化而改變,以致類生活對他來說竟成了手段。
這樣一來🐝,異化勞動導致:
(3)人的類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的精神的類能力——變成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
(4)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凡是適用於人對自己的勞動🦹🏿♂️、自己的勞動產品和對自身的關系的東西,也都適用於人對他人🫳🏽、對他人的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系🦝。◎第47頁◎
總之,人的類本質同人相異化這一命題🖖🏽,說的是一個人同他人相異化,以及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同人的本質相異化。
人的異化,一般地說🤽🏻,人對自身的任何關系🏄🏼♂️,只有通過人對其他人的關系才得到實現和表現。
因此,在異化勞動的條件下,每個人都按照他自己作為工人所具有的那種尺度和關系來觀察他人。
我們的出發點是經濟事實即工人及其產品的異化🧖♀️。我們表述了這一事實的概念🏊🏻♂️🈶:異化的、外化的勞動👯♂️。我們分析了這一概念🧑🦽💮,因而我們只是分析了一個經濟事實。
現在讓我們看一看,應該怎樣在現實中去說明和表述異化的💇🏼♂️、外化的勞動這一概念。
如果勞動產品對我來說是異己的👨🎨,是作為異己的力量面對著我,那麽它到底屬於誰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動不屬於我🦹🏼♀️,而是一種異己的活動🌂、一種被迫的活動🙃,那麽它到底屬於誰呢?
屬於另一個有別於我的存在物🙍🏿。
這個存在物是誰呢🧎🏻♂️?
是神嗎🧞♀️?確實👩🏽🏭🧒,起初主要的生產活動,如埃及😱、印度、墨西哥的神殿建造等等,是為了供奉神的,而產品本身也是屬於神的。但是,神從來不單獨是勞動的主人。自然界也不是。而且,下面這種情況多麽矛盾: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神的奇跡越是由於工業的奇跡而變成多余,人就越是會為了討好這些力量而放棄生產的樂趣和對產品的享受➕。
勞動和勞動產品所歸屬的那個異己的存在物,勞動為之服務和勞動產品供其享受的那個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
如果勞動產品不屬於工人,並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同工人相◎第48頁◎對立,那麽這只能是由於產品屬於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動對他本身來說是一種痛苦,那麽這種活動就必然給他人帶來享受和生活樂趣。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為統治人的異己力量🦪。
還必須註意上面提到的這個命題:人對自身的關系只有通過他對他人的關系,才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系。因此🙇♀️👭🏻,如果人對自己的勞動產品即對象化勞動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敵對的、強有力的、不依賴於他的對象的關系,那麽他對這一對象所以發生這種關系就在於有另一個異己的、敵對的、強有力的、不依賴於他的人是這一對象的主人。如果人把他自己的活動看作一種不自由的活動🕟,那麽他是把這種活動看作替他人服務的🐅、受他人支配的、處於他人的強迫和壓製之下的活動。
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異化✂️,都表現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那些與他不同的人所發生的關系上。因此,宗教的自我異化也必然表現在世俗人對僧侶或者世俗人對耶穌基督——因為這裏涉及精神世界——等等的關系上。在實踐的、現實的世界中,自我異化只有通過對他人的實踐的😋、現實的關系才能表現出來。異化借以實現的手段本身就是實踐的。因此💂♀️,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對作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註🧑🏻🔧:手稿中是Menschen(人),不是M?chte (力量)🔗。——編者註)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系,而且生產出他人對他的生產和他的產品的關系,以及他對這些他人的關系。正像他把他自己的生產變成自己的非現實化🫷,變成對自己的懲罰一樣,正像他喪失掉自己的產品並使它變成不屬於他的產品一樣,他也生產出不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正像他使他自己的活動同自身相異化一樣,他也使與他相異的人占有非自◎第49頁◎身的活動。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從工人方面考察了這一關系🧑🏻🦲;下面我們還要從非工人方面來加以考察。
總之🔃,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對勞動生疏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對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對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勞動的主人起個什麽別的名字——對這個勞動的關系🚣🏿♀️。
因此,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的外在關系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後果。
因此🤳,我們通過分析,從外化勞動這一概念,即從外化的人🐯、異化勞動、異化的生命、異化的人這一概念得出私有財產這一概念🙇🏼。
誠然,我們從國民經濟學得到作為私有財產運動之結果的外化勞動(外化的生命)這一概念。但是,對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盡管私有財產表現為外化勞動的根據和原因🧵,但確切地說,它是外化勞動的後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類理智迷誤的原因,而是人類理智迷誤的結果一樣。後來👩🏿🦰,這種關系就變成相互作用的關系🫒。
私有財產只有發展到最後的💇🏻、最高的階段,它的這個秘密才重新暴露出來,就是說,私有財產一方面是外化勞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勞動借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
這些論述使至今沒有解決的各種矛盾立刻得到闡明。
(1)國民經濟學雖然從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這一點出發,但是它沒有給勞動提供任何東西👍🏼,而是給私有財產提供了一切🖕🏿。蒲魯東從這個矛盾得出了有利於勞動而不利於私有財產的結論。(註:馬克思顯然是指蒲魯東的著作《什麽是財產💁🏼?》👷🏽♀️。參看該書第3章第4節:勞動。——勞動本身對自然物沒有任何占有能力🚵♂️;第5節👷🏻♂️:勞動導致所有權的不平等;第6節:社會中的一切工資都是平等的🧑🏽🚒;第7節:才能不平等是財富平等的必要條件。——50🖐🏿。)然而🦹🏼♂️,我們看到🤵,這個表面的矛盾是異化勞動同自身的矛盾🤹🏿♂️,而國民經濟學只不過表述了異化勞動的規律罷了。
因此,我們也看到,工資和私有財產是同一的,因為用勞動產◎第50頁◎品🫓、勞動對象來償付勞動本身的工資,不過是勞動異化的必然後果📑,因為在工資中,勞動不表現為目的本身🏯,而表現為工資的奴仆。下面我們要詳細說明這個問題,現在還只是做出幾點結論🥩。(註🪻:在這一段中,馬克思是在廣義上使用工資範疇,以表達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這兩個階級之間的對抗性關系。他所說的“工資”是指“雇傭勞動”⤵️,指資本主義製度本身🧔🏽♂️。顯然🧑🏽⚖️🧰,在沒有保存下來的那部分手稿中🌼,關於這個思想他會有詳細的闡述💮。——51👳♂️。)
強製提高工資(且不談其他一切困難🧭,不談強製提高工資這種反常情況也只有靠強製才能維持),無非是給奴隸以較多工資,而且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分和尊嚴👇🏽。
甚至蒲魯東所要求的工資平等,也只能使今天的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關系變成一切人對勞動的關系。這時社會就被理解為抽象的資本家。(註:這裏是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的“平等”觀念時所持的基本論點🧗♀️。蒲魯東在《什麽是財產🦠?》一書中表述的“平等”觀念是建立在資本主義關系基礎上的。他的空想的🏯、改良主義的藥方規定,私有財產要由“公有財產”代替🦹♀️,而這種“公有財產”將以平等的小占有的形式🔢🛬,在“平等”交換產品的條件下掌握在直接生產者手中🧑🏽⚖️。這實際上指的是均分私有財產。蒲魯東是這樣設想交換的“平等”的,即“聯合的工人”始終得到同等的工資🧘🏿♂️🫲🏿,因為在相互交換他們的產品時,即使產品實際上不同等,但每個人得到的仍然是相同的,而一個人的產品多於另一個人的產品的余額將處於交換之外,不會成為社會的財產,這樣就完全不會破壞工資的平等🧑🏽⚖️。馬克思說🖇,在蒲魯東的理論中,社會是作為抽象的資本家出現的🐨。他指出蒲魯東沒有考慮到即使在小(“平等”)占有製度下也仍然起作用的商品生產的現實矛盾。不久,馬克思在《神聖家族》中表述了這樣一個結論:蒲魯東在經濟異化範圍內克服經濟異化,就是說,實際上根本沒有克服它。——51。)
工資是異化勞動的直接結果,而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直接原因🧑🎨。因此🏌️,隨著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𓀊。
(2) 從異化勞動對私有財產的關系可以進一步得出這樣的結論:社會從私有財產等等解放出來、從奴役製解放出來,是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來表現的,別以為這裏涉及的僅僅是工人的解放,因為工人的解放還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整個的人類奴役製就包含在工人對生產的關系中,而一切奴役關系只不過是這種關系的變形和後果罷了👌🏻。
正如我們通過分析從異化的✡️、外化的勞動的概念得出私有財產的概念一樣,我們也可以借助這兩個因素來闡明國民經濟學的一切範疇😳,而且我們將重新發現👶🏽,每一個範疇,例如買賣、競爭、資本、貨幣,不過是這兩個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開了的表現而已⛹🏻♂️。
但是🚒,在考察這些範疇的形成以前🩲🤼,我們還打算解決兩個任務🧑🏽🎨:
(1) 從私有財產對真正人的和社會的財產的關系來說明作為異化勞動的結果的私有財產的普遍本質。
(2)我們已經承認勞動的異化👱🏻♀️、勞動的外化這個事實,並對這◎第51頁◎一事實進行了分析🧑🏼🦲🧑🏼🤝🧑🏼。現在要問,人怎麽使他的勞動外化、異化🙋🏼♀️?這種異化又怎麽以人的發展的本質為根據👏🏼?我們把私有財產的起源問題變為外化勞動對人類發展進程的關系問題,就已經為解決這一任務得到了許多東西。因為人們談到私有財產時,認為他們談的是人之外的東西🙏🦶🏿。而人們談到勞動時🧔🏼♀️,則認為是直接談到人本身。問題的這種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問題的解決。
補入(1) 私有財產的普遍本質以及私有財產對真正人的財產的關系。
在這裏外化勞動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它們互相製約🏊🏽♀️,或者說,它們只是同一種關系的不同表現,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而外化表現為占有☸️,異化表現為真正得到公民權。
我們已經考察了一個方面,考察了外化勞動對工人本身的關系🐝👨🏻🦼,也就是說,考察了外化勞動對自身的關系。我們發現🧑🏽⚖️🕵🏻♀️,這一關系的產物或必然結果是非工人對工人和勞動的財產關系。私有財產作為外化勞動的物質的🕦、概括的表現👨🏿⚕️,包含著這兩種關系:工人對勞動、對自己的勞動產品和對非工人的關系,以及非工人對工人和工人的勞動產品的關系。
我們已經看到,對於通過勞動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來說👮🏻♀️,占有表現為異化🍻,自主活動表現為替他人活動和表現為他人的活動,生命活躍表現為生命的犧牲,對象的生產表現為對象的喪失🏊🏼♂️,轉歸異己力量、異己的人所有。
現在我們就來考察一下這個同勞動和工人生疏的人對工人、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系🚴🏻♂️。
首先必須指出,凡是在工人那裏表現為外化的✬、異化的活動的東西📍,在非工人那裏都表現為外化的、異化的狀態。
其次🙋🏼,工人在生產中的現實的、實踐的態度👩🏻🚒,以及他對產品的態度(作為一種內心狀態)🚴🏻,在同他相對立的非工人那裏表現為理◎第52頁◎論的態度🫳。
第三,凡是工人做的對自身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對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對工人不利的事🏌🏽♀️,他對自身卻不做。
我們來進一步考察這三種關系。
大約寫於1844年5月底6月初-8月
第一次全文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禦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3卷
原文是德文
選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89-103頁◎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