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號】010101
【分類名】馬恩著作
【書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
【編者】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6
【標題】恩格斯 英國狀況*
【正文】
*(註🧘🏿♂️:恩格斯在1843-1844年相繼撰寫了三篇研究英國狀況的文章。本文是這組文章的第二篇📼。第一篇是《英國狀況評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26-655頁)👩🏽🚒👆🏿,第三篇是《英國狀況英國憲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78-705頁)。
18世紀的歷史,是青年黑格爾派當時經常探討的課題。如布·鮑威爾,莫·赫斯等均有論著🧑🏻🔬。但是,恩格斯在探討18世紀的歷史時,認為18世紀的英國狀況對於歷史🍺、對於其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他在這篇文章中不僅探索了18世紀英國的政治和哲學的發展,而且還把這種發展同英國的工業史和社會經濟史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他研究英國的工業革命的起因、結果以及它對社會的進步和對社會關系方面的深遠影響。他指出,“18世紀在英國引起的最重要的結果是🙍🏿♀️:由於工業革命,產生了無產階級”🧑🏽。——17)
十八世紀
初看起來🙆🏻♂️,革命的世紀並沒有使英國發生多大變化便過去了。在大陸上🧔,整個舊世界被摧毀,歷時二十五年的戰爭(註:指1792-1815年歐洲國家同盟(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反對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法蘭西共和國和拿破侖法國的歷次戰爭。1792年2月歐洲各國聯軍發動對法戰爭🚵🏽。英國先是支持聯合軍隊。1792年8月10日法國宣布成立共和國,1793年1月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以後♕,英國於1793年初加入聯軍,公開參戰。——17。)凈化了空氣🙍🏽♂️,而在英國,一切依然風平浪靜,無論是國家還是教會🧎🏻♀️,都沒有受到任何威脅☔️。但是🤚🏽,英國自上一世紀中葉以來經歷了一次比其他任何國家經歷的變革意義更重大的變革🌷;這種變革越是不聲不響地進行,它的影響也就越大;因此,這種變革很可能會比法國的政治革命或德國的哲學革命(註🥓:恩格斯在《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文中有如下論述:“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他推翻了上一世紀末大陸上各大學所采用的陳舊的萊布尼茨形而上學體系👌🏽。費希特和謝林開始了哲學的改造工作🔖,黑格爾完成了新的體系🔆🧆。……這個體系從外部是不能攻破的,實際上也是這樣,只是由於那些身為黑格爾派的人從內部攻擊🧝🏼♀️🦶,這個體系才被打破。”(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8-589頁)在這篇文章中恩格斯還寫道:“德國的哲學經過長期的痛苦摸索過程👮🏿🤶🏼,也終於達到了共產主義。”(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75頁)——17🔈。)在實踐上更快地達到目的。英國的革命是社會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種革命都更廣泛,更有深遠影響。人類知識和人類生活關系中的任何領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領域,無不對社會革命發生作用,同時也無不在這一革命的影響下發生某些變化👩🏿💻🐭。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學的革命必定通向社會革命;這場社會革命在英國已經進行了七八十年,目前正在向著自己的決定性關頭快步邁進。18世紀是人類從基督教把它投入的那種分裂渙散的狀態中聯合起來🗽、聚集起來的世紀;這是人類在走上自我認識和自我解放道路之前所走的一步❇️,可是正因為它是這樣的一步,所以它仍然是◎第17頁◎片面的🍇🫄🏽,還陷於矛盾之中。18世紀綜合了過去歷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現的成果🧁👱,並且揭示了它們的必然性和它們的內在聯系🎆📵。無數雜亂的認識資料經過整理、篩選,彼此有了因果聯系;知識變成科學,各門科學都接近於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學🕚,另一方面和實踐結合了起來。18世紀以前根本沒有科學;對自然的認識具有自己的科學形式,只是在18世紀才有,某些部門或者早幾年。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物理學也正是在18世紀獲得了科學性質;化學剛剛由布萊克、拉瓦錫和普利斯特列創立起來♌️;由於地球形狀的確定和人們進行的許多次只有在今天才對科學服務有益的旅行🌪,地理學被提高到科學水平🪗;同樣🤵🏽,自然史也被布豐和林耐提高到科學水平;甚至地質學也開始
逐漸地從它所陷入的荒誕假說的旋渦中掙脫出來。百科全書思想是18世紀的特征;這種思想的根據是意識到以上所有這些科學都是互相聯系著的🏇🏼,可是它還不能夠使各門科學彼此溝通,所以只能夠把它們簡單地並列起來。在歷史學方面情況也完全一樣;這時我們第一次看到卷帙浩繁的世界史編纂著作,它們固然還缺乏評介並且完全沒有哲學上的分析,但畢竟不是從前那種受時間地點限製的歷史片斷,而是通史了。政治學以人作為基礎了,國民經濟學為亞當·斯密所改造(註:參看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的論述,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7-598頁🥇。——編者註)。18 世紀科學的最高峰是唯物主義🧨,它是第一個自然哲學體系,是上述各門自然科學完成過程的結果🤘🏻。反對基督教的抽象主體性的鬥爭促使18世紀的哲學走向相對◎第18頁◎立的片面性;客體性同主體性相對立⚈,自然同精神相對立,唯物主義同唯靈論相對立,抽象普遍👨👧👧、實體同抽象單一相對立。18世紀是與基督教精神相反的古典古代精神的復活。唯物主義和共和政體——古代世界的哲學和政治——又復活了;基督教內部代表古典古代原則的法國人🫘,曾一度奪取了歷史主動權。
因此,18世紀沒有解決巨大的對立,即實體和主體、自然和精神🛳、必然性和自由的對立🫕,這種對立是歷史一開始就予以關註的,它的發展寓於歷史之中;但是,18世紀使對立的雙方完全截然相反並充分發展,從而使消滅這種對立成為必不可免的事👳🏽。由於對立的這種明顯的、極端的發展,結果產生了普遍的革命,這個革命散見於各個不同的民族👨👦👦,而且它在不久的將來的實現,同時就是迄今歷史上的對立得到解決🕵🏻。德國人,信仰基督教唯靈論的民族🦄,經歷的是哲學革命🤽♀️;法國人,信仰古典古代唯物主義的民族,因而是政治的民族,必須經過政治的道路來完成革命;英國人,這個民族是德意誌成分和法蘭西成分的混合體,就是說英國人身上具有對立的兩個方面🧑🏭,所以比這兩種因素中的任何一種更廣泛,因此,英國人也就卷入了一場更廣泛的革命🌩,即社會革命。——這一點需要更詳細地加以探討,因為各個民族所占的地位,至少是在近代所占的地位,直到今天在我們的歷史哲學中都闡述得很不充分,或者更確切些說🙅🏼♂️🏢,還根本沒有加以闡述(註🚣🏼♀️:莫澤斯·赫斯曾探討過德國和法國在18世紀和19世紀所起的作用🏟。他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843年蘇黎世-溫特圖爾版第1部第74-91頁敘述了從巴貝夫經聖西門和傅立葉到蒲魯東的法國政治革命,同時也闡述了從康德經費希特和黑格爾到青年黑格爾派無神論的哲學革命。——19。)。
德國📳、法國和英國是當代史上的三個占主導地位的國家⛑🌷,我認為這是既成的事實◽️。德國人代表基督教唯靈論的原則,法國人代表古典古代唯物主義的原則,換句話說,前者代表宗教和教會🦸🏽♀️,後者代表政治和國家,這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到時候就會顯而易見👩🏻🦱。英國人在近代歷史上的作用不大引人註目,但對我們現在的論題是至關重要的。英吉利民族是由日耳曼語族的民族和羅曼語族◎第19頁◎的民族構成的👩🏼🍳,那時候正值這兩個民族彼此剛剛分離,剛剛開始向對立的雙方發展🧁✧。日耳曼成分和羅曼成分並列地發展👶🏽,最後形成一種具有不調和的兩個片面性的民族💎。日耳曼唯心主義保留有那樣多自由活動的余地,它甚至能夠轉變為自己的對立面💂🏽♂️,即轉變為抽象的外在性;妻子兒女仍然可以被合法地出賣以及英國人的整個商業精神,肯定應該歸之於日耳曼成分。同樣🫧,羅曼唯物主義也轉變為抽象的唯心主義,轉變為內在性和宗教篤誠🪕;由此就產生了日耳曼新教內部持續存在著羅曼天主教這種現象,產生了國教會、世俗君主的教皇權勢以及使宗教拘泥於儀式這種徹頭徹尾的天主教作風👰🏻♀️。英吉利民族的特征是存在著未解決的矛盾,是截然相反的東西的合一🧖🏼♀️👆。英國人是世界上最信宗教的民族🧑🏽🔬6️⃣,同時又是最不信宗教的民族;他們比任何其他民族都關心彼岸世界,可是與此同時,他們生活起來卻好像此岸世界就是他們的一切;他們向往天國絲毫不妨礙他們同樣堅信這個“賺不到錢的地獄”(註👊🏿🧑🔬:見托馬斯·卡萊爾《過去和現在》1843年倫敦版第362頁。——編者註)。因此,英國人懷著持久的內心不安——一種無法解決矛盾的感覺,這種不安促使他們走出自我而行動起來。矛盾的感覺是毅力的源泉🙅♂️,但只是外化了的毅力的源泉🥧,這種矛盾的感覺曾經是英國人殖民🎟、航海、工業建設和一切大規模實踐活動的源泉。無法解決矛盾這一點貫串著全部英國哲學♝,並促使它走向經驗和懷疑論🚣。由於培根未能用他的理性解決唯心主義和實在論的矛盾👨🦽,人們就認為理性根本不能解決這個矛盾,幹脆把唯心主義丟到一邊,而把經驗看作是唯一的拯救良方。對認識能力的批判和一般的心理傾向也正是從同一源泉產生的。英國哲學從一開始就只是在這種傾向的範圍內兜圈子🌗,在為◎第20頁◎解決矛盾而進行了一切徒勞的嘗試以後,英國哲學最終宣稱矛盾是不可解決的,理性是不能勝任的🏃🏻♀️➡️,它不是求救於宗教信仰就是求救於經驗💌。休謨的懷疑論今天仍然是英國一切非宗教的哲學推理的形式。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推論:我們無法知道上帝是否存在;即使上帝存在,他也不可能和我們有任何交往,因此,我們必須這樣安排自己的實踐活動,就像上帝是不存在的。我們無法知道,靈魂是否同肉體有區別🙂↔️,靈魂是否不死🧏🏼♀️;因此,我們生活起來就好像此生是我們僅有的一生,用不著為那些超出我們的理解力的事物操心。簡單地說,這種懷疑論在實踐上恰好是法國的唯物主義;但是👈🏼,它由於無法明確做出判斷,因而仍停留於形而上學的理論👸🏼。——英國人身上具有推動大陸上歷史發展的兩種成分🧑🎄🧙🏼♂️,因此,盡管他們同大陸的聯系不很密切🎖,可是他們仍然跟上運動的步伐,有時甚至走在運動的前面。17世紀英國革命恰恰是1789年法國革命的先聲。在“長期國會”(註:長期國會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存在長
達13年(1640-1653年)沒有改選的一屆英國國會。它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籌集政府經費於1640年11月召開的,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成為立法機構和領導機構🤪。1649年宣布處死國王,成立共和國。1653年4月⚔️,克倫威爾建立軍事專政後解散。——21、668。)裏👨🦯,很容易識別相當於法國製憲議會(註⛴:製憲議會是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階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10日)的革命領導機關和國家立法機關,從1789年7月存在到1791年9月🚶♀️➡️。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製憲議會曾於1789年8月4-11日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製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1789年8月26日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確立資產階級的人權➕、法製、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原則。——21🤦🏿♀️、314。)😝、立法議會(註:立法議會是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二階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的國家立法機關,從1791年10月存在到1792年9月🤙🏻。在此期間法國革命的政治領導轉到吉倫特派(見註23)手中。但他們未能徹底廢除封建製度和堅決抗擊外國武裝幹涉🛴。——21🆚。)和國民公會(註:國民公會是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建立的最高立法機關,從1792年9月存在到1795年10月。國民公會在雅各賓派專政期間,即革命的第三階段(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28日),作為最高權力機關,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廢除封建所有製,確立民主共和國⏯,並同國內外反革命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後,遵循大資產階級意旨🚻🥜,取消了雅各賓派頒布的主要革命措施😵,最後於1795年10月被解散🤶🏼。——21👮🏼🏨、314、373➖、426、435。)的三個階段。從立憲君主製到民主製、軍事專政、復辟和中庸革命[Justemilieu-Revolution](註👨🏻🍼:指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編者註)這個轉變過程,在英國革命中也鮮明地顯現出來🪬。克倫威爾集羅伯斯比爾和拿破侖於一身;長老派(註:長老派是英國清教徒中的一派,產生於16世紀下半葉。主張設立長老管理教會🙇🏼♀️✤;初期不脫離國教(即英國聖公會),只要求依據加爾文的教會組織原則對國教進行改革🏌🏼♂️。後發展成為英國長老會。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該派在長期國會(見註18)中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和上層新貴族利益的溫和派,主張與國王妥協。1640-1648年一度構成長期國會中的多數派。最後被獨立派清洗出英國國會🤰🏽。——21。)相當於吉倫特派(註:吉倫特派是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一個派別💺,代表大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在革命時期產生的地主資產階級的利益。該派的許多領導人在立法議會(見註20)和國民公會(見註21)中代表吉倫特省,因而得名🙅♂️。吉倫特派借口保衛各省實行自治和成立聯邦的權利,反對雅各賓政府以及擁護政府的革命群眾。——21、607🙇🏽♀️。),獨立派(註:獨立派是16世紀下半葉在英國產生的宗教政治派別💚,代表中等工商業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了的新貴族的利益,反對專製政體和英國國教即聖公會。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獨立派組成了一個單獨的政黨,在1648年底取得了政權。——21↖️。)相當於山嶽派(註:1793-1795年的山嶽派,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因在國民公會開會時坐在大廳左側的最高處而得名。代表人物有羅伯斯庇爾、馬拉🖨、丹東等🏎🧑🏼⚕️。其成員大都參加了雅各賓俱樂部。1792年10月,代表大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的同義語🫃🏿。
1848-1851年的山嶽派😹🐟,指法國製憲議會和立法議會中集合在《改革報》周圍的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其領袖人物為賴德律-洛蘭、皮阿等人。以路·勃朗為首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也參加了這一派。他們自稱是1793-1795年法國國民公會(見註21)中的山嶽派思想的繼承人。1849年2月後該派又稱新山嶽派。——21、402、413🦸🏽♀️🙆🏻♀️、422、434、471📊、584🍔、606、610、629、647📐、660、674🤸♀️。)🏄🏼♀️,平等派(註🚴🏼♂️:這裏的平等派是指17世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代表無地或少地農民利益的激進派別,全稱真正平等派,又稱掘地派🧔。他們要求消滅土地私有製,宣傳原始的平均共產主義思想💇🏽,並企圖用集體開墾公有土地來實現這種思想🏄🏻5️⃣。——21。)相當於阿貝爾派(註:阿貝爾派是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從雅各賓派分離出來的左翼政治派別👰🏽♂️,以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家雅·勒·阿貝爾的名字命名🛠。在雅各賓專政時期🧎♂️,主張堅決鎮壓反革命,徹底實行全面限價法和沒收嫌疑犯的財產平均分給農民的嫌疑犯法。——21。)和巴貝夫派(註:巴貝夫派是空想平均共產主義流派之一,由18世紀末法國革命家及其擁護者創立🍆。他們主張用密謀方式策動工人、貧民和士兵進行革命💊,推翻現存製度,消滅私有製🤞🏿,建立財產公有、人人平等的勞動人民共和國。——21。)🤹🏽♀️🦻🏼。兩次革命在政治上的結果都相當可憐🔌;整個這一類似現象——本來可以描寫得更詳盡一些——同時也說明👨🏻🦲⛹🏻♀️:宗教的革命和非宗教的革命,只要它們始終是政治性的🧑🏻🌾,那麽最終仍然會歸結為一回事。當然,英國人只是暫時趕超大陸🌱🙆🏽♂️,慢慢地又持平;英國的革命以中庸和兩個全國性政黨的建立而告終,可是法國的革命還沒有結束,並且在沒有達到德國哲學◎第21頁◎革命和英國社會革命應該達到的結果以前👴🏼👃🏽,它是不可能結束的。
英國人的民族特性在本質上和德國人🏇、法國人的民族特性都不相同🍩;對消除對立喪失信心因而完全聽從經驗🎺,這是英國人的民族特性所固有的。純粹的日耳曼成分固然也把自己的抽象內在性轉變成抽象外在性,但是這種外在性從來沒有失去它的起源的痕跡🕓,並且始終從屬於這種內在性和唯靈論🛀🏼。法國人也站在唯物的、經驗的這一邊;但是➖,因為這種經驗直接是一種民族傾向➙,而不是自身分裂的民族意識的副產品,所以它通過民族的、普遍的方式起作用,並作為政治活動表現出來。德國人認定唯靈論是絕對有根據的🍤🧯,因此竭力在宗教方面,後來又在哲學方面闡明人類的普遍利益。法國人把唯物主義當作一種絕對有根據的東西來對抗這種唯靈論🦌,因而把國家當作人類普遍利益的永恒形式。但是🧜🏼♂️,英國人沒有普遍利益,他們不觸及矛盾這一痛處就無法談普遍利益🔬;他們對普遍利益不抱希望⚧,他們只有單個利益。這種絕對的主體性——把普遍分裂為許多單一——當然導源於日耳曼成分,可是前面已經講過,它已經和自己的根分離,因而它只是以經驗的方式起作用😴👤,英國的社會經驗和法國的政治經驗的區別就在這裏。法國的活動從來就是民族的活動📢,這種活動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整體性和普遍性;英國的活動則是獨立的、彼此並立的個人的活動🏄🏼♀️,是無聯系的原子的運動🌐,這些原子很少作為一個整體共同行動,而且即使作為整體行動的時候也是從個人利益出發𓀎。目前的普遍貧困和極端渙散就是個人之間缺乏統一性的表現✅。
換句話說🫴🏽,只有英國才有一部社會的歷史。只有在英國🥊,個人本身才促進了民族的發展並且使發展接近完成,而沒有意識到要代表普遍原則。只有在這裏,群眾才作為群眾為自己的單個利益進行活動;只有在這裏,原則要對歷史產生影響👩👩👦👦,必須先轉變為利益。◎第22頁◎法國人和德國人也在逐漸走向社會的歷史,可是他們還沒有社會的歷史🛁。在大陸🧚🏻♂️,也有窮苦、貧困和社會壓迫,然而這對民族的發展沒有產生影響🔍;相反👭,現代英國工人階級的貧困和窮苦卻具有全國性意義😚,甚至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在大陸,社會因素還完全隱藏於政治因素之下🍔,還絲毫沒有和後者分離;而在英國,政治因素已逐漸被社會因素戰勝🥑🧑🏽🔬,並且為後者服務。英國的全部政治基本上是社會性的;只因為英國還沒有越出國家的界限,因為政治還是英國必需的適當手段,所以社會問題才表現為政治問題🧑🏼⚖️。
只要國家和教會還是實現人的本質的普遍規定性的唯一形式,就根本談不到社會的歷史。因此🍹,古代和中世紀也表明不可能有任何的社會發展;只有宗教改革——這種還帶有成見🧔♂️、還有點含糊的反抗中世紀的初次嘗試💃🏼,才引起了社會變革,才把農奴變成了“自由的”勞動者。(註:參看恩格斯在《大陸上的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中的論述,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4-585頁。——編者註)但是,這個變革在大陸沒有那麽持久的影響🤷🏼,其實這種變革在這裏只是經過18世紀的革命才告完成⛹🏻♂️🛃。而在英國,隨著宗教改革🎅🏻,當時所有的農奴變成vilains,bordars,cottars(註:恩格斯大概利用了約翰·韋德《中間階級和勞動階級的歷史》1835年倫敦第3版所提供的資料。韋德在書中敘述了英國直到15世紀所發生的階級關系的變化🦹♀️。他指出👩🏼💻,在當時的農奴中,villains(威蘭)“被容許占有小塊土地以維持個人和家庭的生活”,bordars(包達爾)“被容許擁有一間小屋👨🏿🦲,並且要向領主供應家禽、蛋品和其他食物”🦹🏻♀️,cottars(考塔爾)則“由領主指定從事鐵匠⇒😽、木工以及其他手工業勞動”。
根據後來的研究♣️,在15-17世紀,從農奴人身依附關系中解放出來的英國農民,大多數是憑土地登記冊的副本並按照領主的意誌而持有土地的,他們是繳納封建地租的終身佃農和世襲佃農🦸🏿。現代歷史學把中世紀英國的不同類別的農奴稱為villains,bordars🤸🏻♀️,cottars。——23🎼🤛🏼。),從而變成享有人身自由的勞動者階級👩🏻🎨,而且在這裏早在18世紀就已經發展了這一變革的結果👨🏼🎤。至於這種情況為什麽只發生在英國,前面已經分析過了。
古代根本不懂主體權利👨🦽😶🌫️,它的整個世界觀實質上是抽象的、普遍的、實體性的,因此古代沒有奴隸製就不可能存在。基督教日耳曼世界觀以抽象的主體性,從而以任意、內在性、唯靈論作為基本原則同古代相對抗;但是⛰🌘,正因為這種主體性是抽象的、片面的,所以它必然會立刻變成自己的對立物💆♂️,它所帶來的也就不是主體的◎第23頁◎自由,而是對主體的奴役⁉️。抽象的內在性變成了抽象的外在性,即人的貶低和外在化🙅🏻,這一新原則造成的第一個後果,就是奴隸製以另一種形式即農奴製的形式重新出現;這種形式不像奴隸製那樣令人厭惡🧑🏽,卻因此而更虛偽和不合乎人性。廢除封建製度🦉,實行政治改革🤢,也就是說👶🏻,表面上承認理性從而使非理性真正達到頂點,從表面上看這是消滅了農奴製💫,實際上只是使它變得更不合乎人性和更普遍🙌🏽🏄。政治改革第一次宣布:人類今後不應該再通過強製即政治的手段🚴♂️,而應該通過利益即社會的手段聯合起來👷🏼。它以這個新原則為社會的運動奠定了基礎👮🏿🎴。雖然這樣一來它就否定了國家,但是🐭,另一方面,它恰好又重新恢復了國家,因為它把在此以前被教會所篡奪的內容歸還給國家,從而給予這個在中世紀時並無內容也無意義的國家以重新發展的力量👨💼。在封建主義的廢墟上產生了基督教國家🏆,即基督教世界秩序在政治方面達到頂點。由於利益被升格為普遍原則🤦🏽♀️,這個基督教世界秩序也在另一方面達到了頂點🏠。因為利益實質上是主體的、利己的、單個的利益🤧,這樣的利益就是日耳曼基督教的主體性原則和單一化原則的最高點。利益被升格為人類的紐帶——只要利益仍然正好是主體的和純粹利己的——就必
然會造成普遍的分散狀態❕,必然會使人們只管自己,使人類彼此隔絕,變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而這種單一化又是基督教的主體性原則的最終結果,也就是基督教世界秩序達到的頂點🏀。——其次,只要外在化的主要形式即私有製仍然存在💆🏿♂️,利益就必然是單個利益,利益的統治必然表現為財產的統治📽。封建奴役製的廢除使“現金支付成為人們之間唯一的紐帶”(註🤵🏿:見托馬斯·卡萊爾《過去和現在》1843年倫敦版第198頁🦸🏻。——編者註)。因此,財產,同人的、精神◎第24頁◎的要素相對立的自然的、無精神內容的要素被捧上寶座🙅🏻♂️🟫,最後,為了完成這種外在化,金錢、財產的外在化了的空洞抽象物,就成了世界的統治者。人已經不再是人的奴隸,而變成了物的奴隸;人的關系的顛倒完成了⏸👰🏼♀️;現代生意經世界的奴役,即一種完善、發達而普遍的出賣🐴,比封建時代的農奴製更不合乎人性🍕、更無所不包;賣淫比初夜權更不道德👱🏻、更殘暴🚃🧑🏻💻。——基督教世界秩序再也不能向前發展了👩🚀;它必然要在自身內部崩潰並讓位給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製度🥗。基督教國家只是一般國家所能采取的最後一種表現形式;隨著基督教國家的衰亡,國家本身也必然要衰亡。人類分解為一大堆孤立的👩🏭、互相排斥的原子,這種情況本身就是一切同業公會利益🌪、民族利益以及一切特殊利益的消滅🧞,是人類走向自由的自主聯合以前必經的最後階段👚。人,如果正像他現在接近於要做的那樣👓,要重新回到自身,那麽通過金錢的統治而完成外在化,就是必由之路👩🏿🦲。
英國的社會革命大大地發展了封建製度的廢除所引起的這些結果,以致基督教世界秩序滅亡的危機已經為期不遠;而且🍞,這個危機時代,雖然不能準確地從年份和量上加以預測👵🏽,但可以確切地從質上加以預測:一旦廢除了谷物法(註:英國的谷物法是歷屆托利黨(見註33)內閣為維護大土地占有者的利益從1815年起實施的法令,旨在限製或禁止從國外輸入谷物。谷物法規定,當英國本國的谷物價格低於每誇特80先令時,禁止輸入谷物🧑🏻🏭。1822年對這項法律作了某些修改,1828年實行了調節製:國內市場谷物價格下跌時谷物進口稅就提高,反之🙅🏿♀️,英國谷物價格上漲時谷物進口稅就降低👦🏽。谷物法的實行,嚴重影響了貧民階層的生活,同時也不利於工業資產階級,因為它使勞動力漲價,妨礙國內貿易的發展。谷物法導致工業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之間的鬥爭🤘🏽🍢。這一鬥爭是由曼徹斯特的工廠主科布頓和布萊特於1838年創立的反谷物法同盟(見註71)領導、在自由貿易的口號下進行的。1846年6月英國議會通過關於廢除谷物法的法案(見註81)。——25🥍。)並實行了人民憲章(註:人民憲章(PeoplesCharter)是英國憲章運動中的綱領性文件👨👧,1837年由下院六名議員和六名倫敦工人協會會員組成的一個委員會提出,並於1838年5月8日作為準備提交議會的一項草案在各地群眾大會上公布。人民憲章包括了憲章派的下列六項要求:普選權(年滿二十一歲的男子)、議會每年改選一次🦧、秘密投票、各選區一律平等、取消議會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製、發給議員薪金。1839、1842和1849年,議會三次否決了憲章派所遞交的要求通過人民憲章的請願書。——25。),也就是說,一旦金錢貴族在政治上戰勝了門閥世族🧑🦰,而工人民主派又在政治上戰勝了金錢貴族,這個危機就必然到來🩳。
16世紀和17世紀創造了社會革命的一切前提,結束了中世紀,樹立了社會的、政治的、宗教上的新教原則🧙🏻,建立了英國的殖民地、海軍和貿易,並使日益增長而且已經相當強大的中間階級同貴族並列。在17世紀的動亂以後🦔,社會關系逐漸建立起來並采取了固定的形式🌎,這種形式一直保持到1780年或者說1790年。◎第25頁◎
當時有三個土地占有者階級🎳。一個是貴族大地主🗿,他們是這個王國僅存的和未受損害的貴族,他們把自己的土地分成小塊出租,自己就靠地租在倫敦吃喝玩樂或到處遊覽。另一個是非貴族大地主或country-gentlemen (註🧮:英國擁有土地的紳士🍼。——編者註)(通常稱為鄉紳),他們住在自己的田莊裏,出租土地;在租佃者和其他鄰近居民的心目中👩🏿🔬,他們享有貴族的威望,但在城市裏,由於他們出身低微、缺乏教養🧑🏻🦯➡️、土裏土氣,則得不到這種尊敬。這個階級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過去的鄉紳在鄰近的農村居民中靠家長式的威信進行管轄,他們既是顧問又是公斷人🤰🏼,統管一切,這些鄉紳現在已經死光了👨🏼🏭;他們的後代自稱為英國的無封號貴族,這些人就文化教養、文雅舉止🤵🏿♂️、奢侈揮霍以及貴族氣質來講⛹🏿♂️,都足以和貴族相比,貴族也沒有什麽比他們優越的地方📑;除了占有土地這一點外,他們和自己的沒有受過教育的和粗俗的祖先毫無共同之處👨👨👧👦。——第三個土地占有者階級是自耕農,即小塊土地所有者,他們自己耕種土地,耕作方法通常還是自己祖先使用的十分古老的粗放的方法;這個階級在英國也已經消失了📋;社會革命剝奪了它👩🏼✈️,結果就發生了一種怪異的情況:當法國的大地產被暴力分割時🧙🏿🤶🏽,英國的小塊土地卻被大地產侵占和吞並。和自耕農同時存在的還有小租佃者,他們通常除種地外還從事織布🫲🏿;這些人在現代的英國再也找不到了;現在幾乎全部土地都劃分成數量不多的大莊園🤞,並以莊園為單位出租。大租佃者的競爭把小租佃者和自耕農從市場上排擠出去,使他們窮困潦倒;於是他們就變成雇農和靠工資生活的織工,這些人大批流入城市,使城市以極其驚人的速度擴大起來🙅🏿♂️。
農民當時十分虔誠地😘、安分守己地過著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生◎第26頁◎活中沒有許多操心的事,但也沒有什麽變動💳,沒有普遍利益,沒有文化教育⛵️,沒有精神勞動;他們還處在有史以前的階段👨🦱🕺🏽。城市的狀況也沒有多大差異👱🏻。只有倫敦是一個較大的商業所在地👳🏻♀️;利物浦、赫爾、布裏斯托爾、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格拉斯哥等地方🤢,都還不值一提。主要的工業部門——紡織部門——大部分在農村,至少是在城外和郊區;金屬製品和陶器製品的生產還處在手工業的發展階段。那麽👨🏻🦽,城市又能是什麽樣子呢?選舉製度無比簡單🙎🏻♀️,這使市民用不著在政治上費心思,他們在名義上有的算是輝格黨人(註:輝格黨是英國的政黨,於17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了激烈爭論。反對詹姆斯王位繼承權的一批議員,被敵對的托利黨人譏稱為輝格👌🏻。輝格(Whig)為蘇格蘭語,原意為盜馬賊🦹🏿♀️。輝格黨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以及新興的資本主義農場主的利益,曾與托利黨輪流執政;19世紀中葉,輝格黨內土地貴族的代表和保守黨的皮爾派(見註393)以及自由貿易派(見註96)一起組成自由黨,從此自由黨人在英國兩黨製中取代了輝格黨人的位置👨🏻⚕️。——27。)🕗,有的算是托利黨人(註◼️:托利黨是英國的政黨,於17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1679年🧝,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權繼承王位的問題🧛🏿,議會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擁護詹姆斯繼承王位的議員👕,被敵對的輝格黨人譏稱為托利。托利(Tory)為愛爾蘭語,原意為天主教歹徒。托利黨一貫是反動的對內政策的捍衛者,堅決維護國家製度中保守和腐敗的體製,反對國內的民主改革,曾與輝格黨輪流執政🤼♀️🏪。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托利黨逐漸失去它先前的政治影響和在議會的壟斷權。1832年議會改革使資產階級代表人物進入議會🏝。1846年廢除谷物法(見註81)削弱了英國舊土地貴族的經濟基礎並造成了托利黨的分裂。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老托利黨的基礎上成立了英國保守黨🦹🏻。——27、316、750。),但他們十分清楚,其實都是一樣🦎🐋,反正他們沒有選舉權🛡。小商人、小店主和手工業者構成了全部城市居民👩🌾🧀,他們過著大家熟悉的🏊🏼♂️、對現代英國人卻完全陌生的小城市的生活🪶。礦山還很少被利用,鐵、銅和錫還相當平靜地埋在地下,而煤則僅供家用。簡言之,英國當時所處的狀況正是今天法國🎿、特別是德國大部分地區所處的那種——夠糟糕的——狀況:像遠古時代人似的對任何共同的利益和精神需求漠然處之🧎➡️,處在還沒有社會☪️、還沒有生活、沒有意識、沒有活動的社會幼年時期⚛️。這種狀況事實上是封建主義以及中世紀缺乏思想性的狀況的繼續⭐️,只有在出現了現代封建主義🤦🏻♀️、社會分裂為有產者和無產者之後,這種狀況才得以克服☄️👵🏼。前面已經談過,我們大陸上的人們還深深地陷於這種狀況中🐱。八十年以來英國人就和這種狀況進行了鬥爭,而克服這種狀況已經有四十年了。如果說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那麽英國人確實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各門科學在18世紀已經具有自己的科學形式,因此它們終於一方面和哲學🖕🏼,另一方面和實踐結合起來了🖋。科學以哲學為出發點的結果就是唯物主義(牛頓的學說和洛克的學說同樣是唯物主義的前提)🎦、啟蒙運動和法國的政治革命。科學◎第27頁◎以實踐為出發點的結果就是英國的社會革命。
1760年喬治三世執政🧙🏽♀️,他把自喬治一世時起幾乎一直在執政的、自然是執行很保守的政策的輝格黨人趕下臺,開創了一直延續到1830年的托利黨人獨霸的局面。這樣一來🙎🏼♀️,政府又名實相符了;在英國的政治保守時代🚶🏻,應該由保守的黨派執政🧗🏼,這是完全合乎時宜的💛🧛🏼。從此以後,社會的運動汲取了全國的力量🏌🏻♀️,遏製甚至消滅了人們對政治的興趣🎻,因為以後全部國內政治只不過是隱蔽的社會主義👎🏼,是各種社會問題為了能夠普遍地、在全國範圍內引
起註意而采取的形式。
1763年格裏諾克的詹姆斯·瓦特博士著手製造蒸汽機🥲,1768年製造成功。
1763年喬賽亞·韋奇伍德采用科學原理🤌🏿,為英國的陶器製造業奠定了基礎。由於他的努力⛵️,斯塔福德郡的一片不毛之地變成了生產陶器的手工業區。目前這個地區共有6萬人從事陶器生產,在近年的社會政治運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764年蘭開夏郡的詹姆斯·哈格裏沃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這種機器只要一個工人開動,就可以比舊式紡車多紡紗15倍。
1768年蘭開夏郡普雷斯頓的一個理發師理查·阿克萊發明了水力紡紗機,這是從一開始就考慮用機械動力的第一部紡紗機。它紡製water-twist,即織布時作經紗用的紗線。
1776年蘭開夏郡博爾頓的賽米爾·克倫普頓綜合了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的機械原理💂🏻♀️,發明了走錠精紡機。它和珍妮紡紗機一樣➙🏃♀️➡️,紡製mule-twist,即緯紗。這三種機器都是供棉花加工用的🤛🏽。
1787年卡特賴特博士發明了動力織機🌉👨👩👦👦,這種機器又經過多次改進,到1801年才可以實際應用。◎第28頁◎
這些發明使社會的運動活躍起來。它們的最近結果就是英國工業的興起👖,首先是棉紡織業的興起🔍。雖然珍妮紡紗機降低了紗線的生產費用,並且由於擴大了市場而給予工業以第一推動👷🏽♂️,但是,它幾乎沒有觸及工業生產的社會方面,即生產的性質。只是在阿克萊和克倫普頓的機器以及瓦特的蒸汽機建立了工廠製度以後,運動才開展起來。最初出現的是使用馬力或水力的比較小的工廠🫅🏻,但它們很快就被使用水力或蒸汽力的比較大的工廠排擠了🎡。第一個蒸汽紡紗廠是瓦特於1785年在諾丁漢郡建立的;隨後又有另一些廠建立起來,新的製度很快就普及了。蒸汽紡紗廠,也像工業中所有其他同時期的和較晚的革新一樣,異常迅速地得到推廣。子棉的輸入量🥬,1770年一年還不到500萬磅,後來增加到5 400 萬磅(1800年)📂,1836年又增加到36 000萬磅。現在,蒸汽織機得到了實際應用,給予工業進步以新的推動👮♀️。所有的機器都經過無數次微小的但總起來卻很有意義的改進,而每一個新的改進都給予整個工業體系的擴展以有利的影響。所有的棉紡織業部門都革命化了。由於采用機械的助力𓀙,同時由於化學的進步使染色和漂白有了改進6️⃣,印花布的水平空前提高;針織業也卷入這個潮流。從1809年起🥑🚶🏻,細棉織品、絹網🏪、花邊等開始用機器生產🟫。由於本文篇幅有限,我不能通過棉紡織業史的細節來追述它的進步,只能說明一下它的成果。可是🦢,如果把這些成果同使用紡車🚵🏻♂️、手搖梳棉機、手工織機、棉花輸入量僅為400 萬磅的已遠遠落後的工業比較一下♏️,它們就不能不給人留下印象。
1833年不列顛王國生產了1 026 400萬絞紗,其總長度在50億英裏以上,印染了35 000萬伊爾(註:英國舊時用於量布的長度單位✍🏼,等於45英寸🤽🏼♂️。——編者註)棉織品;當時有1 300家◎第29頁◎棉紡織工廠在進行生產🥂,在工廠勞動的紡工和織工有237 000人♟;紗綻有900萬個以上🪼,蒸汽織機10萬臺,手工織機24萬臺,針織機33 000臺,六角網眼紗機3 500臺;棉花加工機器所使用的動力為:蒸汽力——33 000馬力🧘🏿♀️🫃,水力——11 000馬力🧠,直接或間接靠這一工業部門生活的有150萬人🎄。蘭開夏郡的人完全靠棉紡織業為生©️,拉納克郡的人大部分靠棉紡織業為生;諾丁漢郡、德比郡和萊斯特郡是棉紡織業輔助部門的主要所在地🤙🏻。自1801年以來🎯🤛🏼,棉織品的輸出量增加了7倍。國內本身的消費量增加得更多。
棉紡織業所得到的推動很快地傳到其他工業部門。在這以前,毛紡織業是主要的生產部門,現在它被棉花加工業取代,但是它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擴展。1785年,對前三年收集的羊毛還未進行加工;當紡工仍然使用他們那些簡陋的紡車時,他們是無法紡完這麽多羊毛的。後來人們開始用紡紗機紡羊毛,經過幾次改進以後,這樣做完全成功了,於是毛紡織業也同樣迅速發展起來,正如我們在棉紡織業中所看到的一樣。原毛的輸入量從700萬磅(1801年)增加到4 200萬磅(1835年);1835年有1 300家毛紡織工廠在進行生產,共有71 300 工人在工作,其中還不包括在家裏勞動的大批手工織工、間接依靠羊毛加工為生的大批印布工、染色工、漂白工等等👩🏻🌾🥄。這一工業部門的主要所在地是約克郡的西區和“英格蘭西部”(特別是薩默塞特郡、威爾特郡等)🐞。
麻紡織業的主要所在地以前是愛爾蘭。第一批亞麻加工工廠是上一世紀末快結束時建立起來的☦️,確切地說🥯⛹🏻,是在蘇格蘭建立的💆♀️。但那時的機器還很不完善🏋🏿♀️。這種原料很難加工,需要大力改進機器。法國人日拉(1810年)第一個改進了機器,但這些改進只是在英國才有了實際的重要作用🏇🏽。用蒸汽織機來織亞麻,是更晚一些◎第30頁◎時候才實行的,從那時起👩🏼🔬,麻織品的生產盡管經受棉紡織業的競爭🎺,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發展起來。英格蘭的利茲、蘇格蘭的鄧迪和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都成了麻紡織業的中心。1814年🤚,單是鄧迪這個城市就輸入亞麻3 000 噸🟣,1834年輸入19 000噸。除使用蒸汽織機織布外還保持著用手工織布的愛爾蘭,1800-1825年麻織品輸出量增加了2 000萬碼🤜🏻,增加的這些幾乎全部運往英格蘭,其中有一部分又從英格蘭輸出🤖。1820-1833年不列顛王國向其他國家輸出的麻織品的總額增加了2 700萬碼;1835年有347家麻紡工廠在進行生產👨🏽🎓🚣🏽♂️,其中170 家在蘇格蘭;這些工廠共有33 000工人🔶,人數眾多的愛爾蘭手工業者還沒有計算在內。
絲紡織業只是從1824年起,由於取消了繁重的關稅,才取得重要地位🧑🦽。從那時以來💝,生絲的輸入量增加了一倍🛍⏫,工廠的數目增加到266個🧣,共有3萬工人。這一工業部門的主要所在地是柴郡(麥克爾斯菲爾德、康格爾頓及其附近地區)👨👨👧👦,其次是曼徹斯特,還有蘇格蘭的佩斯利。織帶業的所在地是沃裏克郡的考文垂。
由此可見,這四個工業部門都發生了根本的變革。人們不是在家裏工作了,他們開始在大建築物內共同工作。手工勞動由蒸汽動力和機器作業代替🩰。現在一個8歲的兒童在機器的幫助下🌥,比以前20個成年男子生產得還要多。60 萬工廠工人🆚,其中一半是兒童,而且大半是女性,做著15 000萬人的工作。
但是🏊🏼♀️,這只是工業變革的開始👩🏻🦲。我們已經看到🧔🏿,染色、印布和漂白是怎樣通過紡和織的進步而發展起來🐦⬛,其結果又是怎樣得力於力學和化學的。自從使用蒸汽機和金屬滾筒印布以來🆔,一個工人做著200人的工作。由於漂白時用氯氣代替了氧氣,操作時間由幾個月縮減到幾小時。既然工業革命對於產品在紡和織以後所經過的◎第31頁◎那些工序產生了這樣大的影響,那麽它對新興工業所需原料的影響就更要大得多了。蒸汽機第一次使綿延於英國地下的無窮盡的煤礦層具有真正的價值。開發了許多新的煤礦,對原有的煤礦則加倍緊張地開采。紡紗機和織布機的製造現在也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並且達到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達到的完善程度。機器開始由機器製造,並且因分工精細而達到的精密度和準確性成了英國機器具有的優點⬇️。機器製造業又影響到鐵和銅的開采🌼,雖然開采受到的主要推動來自其他方面✩,但這畢竟是瓦特和阿克萊引起的初次變革所造成的結果。
一經形成的工業推動所帶來的結果是無窮無盡的。一個工業部門的前進運動會傳播到所有其他的部門。正如我們剛才所看到的,新產生的力量需要營養;新產生的勞動人口帶來了新的生活關系和新的需求👩🏻🏭👩🏻⚕️。機械生產的優越性降低了產品的價格👨🏿⚕️,從而使生活必需品降價🧬👈,其結果是使工資普遍更低了;所有其他的產品也賣得更便宜了👩👦,這樣🌑,由於價格低廉,就爭得了一個與價格低廉相稱的更廣闊的市場。使用機械輔助手段而獲益一旦成為先例,一切工業部門也就漸漸仿效起來;文明程度的提高,這是工業中一切改進的無可爭議的結果🫅🏻,文明程度一提高🧔🏼,就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生產部門🧂,而這樣一來又引起新的改進。隨著棉紡業的革命化🤨,必然會發生整個工業的革命👨🏽🦲。如果我們不是一直都能密切註視這種運動著的力量怎樣傳播到工業體系中比較間接的部門,那麽這只能歸咎於統計材料和歷史材料的不足。但是🙎🏽♂️,我們到處都會看出,使用機械輔助手段,特別是應用科學原理,是進步的動力🤹🏻♂️。
除紡織業外👨🏽🚒🕴🏻,英國工業的主要部門要算是金屬加工業了;它的主要所在地是沃裏克郡(伯明翰)和斯塔福德郡(伍爾弗漢普頓)。◎第32頁◎這裏很快就采用蒸汽力為輔助力,再加上實行分工,結果使金屬製品的生產費用降低3/4。同時,從1800年到1835年輸出量增加3倍。1800年輸出86 000公擔鐵製品和同樣多的銅製品,1835年輸出32萬公擔鐵製品,21萬公擔銅製品和黃銅製品。條鐵和生鐵的輸出只是在這時才占有相當的地位🎣。1800年輸出4600噸條鐵,1835年輸出92 000 噸條鐵和14 000噸生鐵🚶🏻♀️➡️。
英國的刀類製品全部是在設菲爾德製造的。蒸汽力的采用,特別是用於磨快和磨快和磨光刀刃;煉鋼🤵♂️,只是現在才受到重視;還有新鑄鋼法的發現,都在這個部門內引起了徹底的革命。僅設菲爾德一個地方每年就要消耗50 萬噸煤和12000噸鐵𓀕,其中有1萬噸鐵是外國的(主要是瑞典的)🏋🏼。
生鐵製品的使用也是在上一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只是最近幾年才獲得目前這樣的重要地位。由於使用瓦斯照明(實際使用是從1804年開始的)🚆,就非常需要生鐵管;鐵路、鏈式吊橋以及機器等等更增加了這種需要。1780年發明了攪煉,即用高溫和抽出碳素的辦法把生鐵變成鍛鐵,這就使英國的鐵礦具有了新的重要意義。在此以前🦸🏼♂️,由於缺乏木炭🔁,英國人所需的全部鍛鐵不得不從國外輸入。釘子和螺絲釘先後從1790年和1810年開始用機器製造;1760年亨茨曼在設菲爾德發明了鑄鋼法🍢;鋼絲可用機器拉製了,整個製鐵部門和熔銅部門都普遍地采用了大批新的機器☑️👷♀️;手工勞動被排擠🍪🍏,凡是企業性質允許的地方,都建立了工廠製度👸🏻。
采礦業的發展只是上述情況的必然結果。1788年以前👫🏻,鐵礦石全是用木炭來熔煉的,由於燃料不夠👲🏽,鐵的開采受到限製🧒🏽。從1788年起🧜🏼♂️,人們用焦炭(煉焦的煤)來代替木炭,因此六年之間鐵的年開采量增加了五倍。1740 年一年開采了17 000噸🈴,1835年開采了553 000噸⌚️。1770年以來,錫礦和銅礦的開采量增加了兩倍。◎第33頁◎除鐵礦外,煤礦也是英國最重要的一個礦業部門。從上一世紀中葉以來,煤的開采量的增加是無法計算的♈️🤴🏽。現在,工廠👮🏻、礦山使用的無數蒸汽機所消耗的以及鍛工爐👰🏻♂️、冶煉爐👨🎓🛃、鑄造場和人數增加了一倍的居民的取暖設備所消耗的大量煤炭,在數量上遠非一百年前或八十年前所能比擬👨🏼🌾。現在,僅熔煉生鐵一項,每年就要耗費300萬噸以上(1噸合20公擔(註:德國1公擔等於50公斤。——編者註))。
建立工業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交通的改善。在上一世紀,英國的道路和其他國家的道路一樣壞,而且在著名的麥克亞當把築路歸結為幾條科學原理從而給文明的進步以新的推動以前🧡,一直是這樣🫔。從1818年到1829年💆🏻♂️🔩,英格蘭和威爾士修築了總長1 000英裏的新公路👳🏻♀️,比較窄的鄉村道路不算在內🧚🏻,而且幾乎全部舊有的道路都按照麥克亞當原理重新修建。在蘇格蘭🧯,公用事業局自1803年以來建造了1 000多座橋梁;愛爾蘭南方廣闊的沼澤地,那裏曾住著半開化、好搶劫的居民🅿️,現在已經是道路縱橫交錯的地方。這樣一來,國內那些從前一直和整個世界隔絕的偏僻地區👩🏽🌾,現在全都往來通達了;尤其是威爾士那些講克爾特語的地區🔉、蘇格蘭高地和愛爾蘭南方👨🏿🚒,不得不因此而去了解外部世界,並接受強加於它們的文明。
1755年蘭開夏郡開鑿了第一條值得一提的運河🥹💡;1759年布裏奇沃特公爵開始挖鑿一條從沃斯利到曼徹斯特的運河。自那時以來🏃♀️➡️,修建的運河總長2 200 英裏;此外😉✩,英國還有1 800英裏可以通航的河流🖤,其中大部分只是近來才開始加以利用🌽🏚。
從1807年起,蒸汽力開始用來推動船舶😜,英國的第一艘輪船造成(1811年)以後👨🏼🏫👨🏿🎓,又建造了600艘輪船,1835年往來於英國各◎第34頁◎個港口的輪船達550艘之多。
第一條公共鐵路是1801年在薩雷修建的🐀;但只是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通車(1830年)以後,這種新的交通工具才獲得重要意義😵。六年後,又開辟了680英裏鐵路並有四大幹線運營:倫敦至伯明翰、倫敦至布裏斯托爾👵、倫敦至南安普敦🤹🏻♀️、伯明翰至曼徹斯特和利物浦。從那時起,整個英國布滿了鐵路網;倫敦是九條鐵路的樞紐站🌍,曼徹斯特是五條鐵路的樞紐站🧗🏻♀️。(註:上面列舉的統計材料大部分引自喬·波特所著《國家的進步》一書。波特是輝格黨政府貿易部的官員,因此這是官方的第一手材料(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2版也用腳註說明他利用了喬·波特《國家的進步》一書提供的材料,並且還在腳註中補充說明:“上述有關工業變革的歷史概況在某些細節上是不準確的💁♂️👇🏿,但是⛱,在1843-1844年沒有更好的資料可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87頁)。後來的研究提供的比較準確的資料說明,阿克萊不是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他利用了其他人的一些發明。恩格斯在本文中把統計數字湊成整數,因而在某些地方有較大的差異。
本文中關於英國工業發展的資料,恩格斯顯然還利用了愛·培恩斯《大不列顛紡織業史》、安·尤爾《大不列顛的棉紡織業》等著作。——35。)。)
英國工業的這一次革命化是現代英國各種關系的基礎👱🏼✸,是整個社會的運動的動力。上面已經談過,它的第一個結果就是利益被升格為對人的統治。利益霸占了新創造出來的各種工業力量並利用它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由於私有製的作用,這些按照法理應當屬於全人類的力量便成為少數富有的資本家的壟斷物😏,成為他們奴役群眾的工具。商業吞並了工業,因而變得無所不能👩🏻🦰♤,變成了人類的紐帶;個人的或國家的一切交往🪧,都被溶化在商業交往中☔️,這就等於說,財產、物升格為世界的統治者。
財產的統治必然要首先反對國家🧛🏿♂️,瓦解國家,或者,既然財產沒有國家又不行🤽🏽,那麽至少也要挖空它的基礎🔐。與工業革命同時,亞當·斯密開始從事這種挖空基礎的工作,他在1776年發表自己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從而創新了財政學。全部以前的財政學都純粹是國家的👨🏽🏫;國家經濟僅僅被看作全部國家事務中的一個部門,從屬於國家本身;亞當·斯密使世界主義服從國家的目的並把國家經濟提升為國家的本質和目的。他把政治、黨派、宗教,即把一切都歸結為經濟範疇🙎🏿🧮,因此他認為財產是國家的本質,◎第35頁◎致富是國家的目的👩🏽⚕️。另一方面,威廉·葛德文(《論政治正義》1793年版)論證了共和主義的政治製度👩🎤🏂🏻,並且與耶·邊沁同時提出了功利原則(註𓀕:可能指耶·邊沁《關於政府的斷想》1776年倫敦版🧍♂️,《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1789年倫敦版。邊沁在這兩部著作中第一次論證了功利原則,其出發點是:人的一切感性和精神的動機,可歸因於求樂避苦👪。他認為,道德和立法的任務是使個人的行為目的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36。)📸👨🦲,因而從公共福利是最高的法這一共和主義的原則得出各種合法的結論🧑🏿💼,並提出國家是禍害這一論點來攻擊國家的本質👍🏻。葛德文還把功利原則完全一般地理解為🚯:公民的義務就是應當輕視個人的利益🍋,只為普遍福利而生活👨🏼🎓;邊沁則相反🙏🏻🩵,他進一步闡釋了這一原則的根本社會本性,他和當時全國的傾向相一致,把單個利益當作普遍利益的基礎;邊沁在人類的愛無非是開明的利己主義這一論點中承認👏🏽,單個利益和普遍利益是同一的🫘🥲,而且還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代替了“普遍福利”,後來這個論點由他的學生穆勒進一步發展了(註:可能指詹·穆勒《政府》一文🉑,文章載於《不列顛百科全書》第4👩🏻✈️、5🪜🧝🏿♀️、6版的《補遺》,1824年愛丁堡版第3卷🔉。穆勒從1808年起就維護邊沁的學說🏥,並加以補充。——36✍️。)。這裏,邊沁在自己的經驗中犯了黑格爾在理論上犯過的同樣錯誤;他沒有認真地克服二者的對立,他使主語從屬於謂語,使整體從屬於部分,因此把一切都顛倒了。最初他說普遍利益和單個利益是不可分的,後來他就僅止於片面地談論赤裸裸的單個利益;他的論點只是另一個論點即關於人就是人類的論點在經驗上的表現🐐,但因為這一論點是在經驗上表現出來的,所以它不是把類的權利賦予自由的、意識到自身和創造自身的人🧘🏽♂️,而是賦予粗野的🔇、盲目的🧪、陷於矛盾的人📺。邊沁使自由競爭成為倫理道德的實質,他根據財產的規律即物的規律,根據自然規律調整人類的關系🧑🏻🦽;因此💞,這裏是舊的、基督教的😯、自然形成的世界秩序的結束,即外在化的最高點,而不是那種應該由意識到自身的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創造的新秩序的開始🚣🏿♀️。邊沁沒有越出國家的範圍🚰,但他取出國家的全部內容,用社會的原則代替了政治的原則,使政治組織成為社會內容的形式🐊🦂,因而使矛盾達到了最高點。
民主主義黨派與工業革命同時出現。1769年約·霍恩·圖克◎第36頁◎創立了權利法案協會(註:約·霍·圖克於1769年創立了支持權利法案協會,要求在議會中有英國人民的合法代表,要求縮短當選人任期和公布議會辯論。隨後幾年,這樣的協會出現了不少👨🏼🍳。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18世紀90年代在英國的不同城市中成立了民主主義的通訊協會。1792年製鞋工人托馬斯·哈迪創立了倫敦通訊協會,協會的綱領是實現普選權。1794年協會領導人托·哈迪、霍·圖克等被指控犯有謀反罪而遭逮捕。審判以宣告他們無罪而結束。1799年協會解散,此時它已擁有會員8萬人。至90年代末,各通訊協會停止了活動。但是🐔,它們的思想和傳統對英國的激進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有很大影響🐻,如1816年出現了漢普敦俱樂部領導的要求實行普選權的改革運動,1819年改革運動被政府鎮壓🧕🏽。——37🌬。),自共和國時代(註🗜:指1649-1660年的共和國。——編者註)以來第一次在這個協會中重新討論民主主義原則。正如在法國一樣⛰🉐,民主主義者全都是有哲學素養的人,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上層階級和中間階級是同他們對立的,只有工人階級才傾聽他們的原則。他們很快就在工人階級中間發現了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在1794年已經相當強大,但它畢竟還沒有強大到能夠不斷地進行活動🦸🏿。從1797年到1816年間👨🏿⚕️,它無聲無息;在1816年到1823年的動蕩年代裏,它又非常活躍🤦🏽♂️,但後來重又停止活動,一直到七月革命。從那時起,它一直和那些老的團體並駕齊驅,並且不斷在前進。這點我們以後將會看到。
18世紀在英國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由於工業革命🕺🏽,產生了無產階級。新的工業總是需要大批常備的工人來供給無數新的勞動部門,而且需要的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工人🧘♀️。1780年以前,英國的無產者很少,這是上面所描述的英國社會狀況必然產生的結果🧓。工業把勞動集中到工廠和城市;工業活動和農業活動不可能結合在一起了,新的工人階級只能依靠自己的勞動。過去的例外變成了通則,而且還逐漸擴展到城市以外。小塊土地的耕作被大租佃者所排斥🖤,這樣就產生了新的雇農階級🧑🧑🧒🧒。城市人口增加了兩三倍,這些增加的人口幾乎全是工人。采礦業的擴展同樣需要大量的新工人,這些工人也是全靠自己的日工資生活的。
另一方面🖖🏼,中間階級上升到了明確的貴族地位。在工業的前進運動中👨🏼🏫,廠主以驚人的速度增殖自己的資本,商人也得到了自己的一份🧝♀️,而這次革命所創造的資本就成為英國貴族用來反對法國革命的工具🦻🏿。◎第37頁◎
整個前進運動的結果是⚄🔌:英國人現在分化成三派,即土地貴族、金錢貴族和工人民主派。這是英國僅有的三派,是這裏唯一起作用的動力;至於它們怎樣起作用,我們也許將在以後的文章(註📭:指恩格斯《英國狀況 英國憲法》,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78-705頁🛎🙆🏻♀️。——編者註)中加以說明。
大約寫於1844年1月初-2月初
載於1844年8月31日🎅🏿、9月4🤾♀️、7和11日《前進報》(巴黎)第70、71、72和73號
原文是德文
選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6-677頁◎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