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強同誌赴美進修學習總結
(2006-04-20)
2005年12月28日至2006年3月28日,我作為陜西省中青年領導幹部第三期赴美進修班的一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聖伯諾迪納分校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培訓。現將本人的學習體會作一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三個月的學習培訓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以課堂教學形式學習了美國的政治體製、政府結構、西方經濟基本理論❇️、國際貿易、美國公共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稅收體製以及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等課程。
第二🚨,根據每個學員在國內的工作性質進行崗位實習,並對相關部門進行考察🧜♀️🥂,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消化和理解🤷🏻📀。
第三,社會考察。在學習期間和期末,先後對美國的東、西部的一些城市及社會風情作了實地考察🤨♔,進而對美國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
通過學習與考察,我個人比較系統地了解了美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政治體製的架構與運行機製👳♂️、社會文明的程度與規則👩🔧,加深了對西方經濟和現代管理理論的理解,汲取了美國的一些先進理念和先進經驗,提高了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
本次學習我對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等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觀察與調研。
(一)、美國高等三亿種類
第一類為研究院大學⚃:以基礎性🚣♂️,學術性研究著稱,設有龐大的研究生院😓,可授予博士學位🤸🏿♂️,這類大學在美國共有450所以上🏌️。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耶魯大學、康乃爾等20多所。在這些大學的周圍,形成一個個集教學、科研🍶、開發和新興工業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如美國東部的波士頓-劍橋-128公路中心,西部的"矽谷"中心👩👧,南部的航天中心等,密切了教學與生產的聯系。教學與生產互相滲透,互相融通,形成合力,使創新思維-科研成果-新產業新產品三者的轉換鏈迅速暢通,高效轉化為高經濟效益, 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產業經濟結構的更新換代。
第二類為本科大學:以4年製為主的綜合大學及學院。如文理學院,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林業💆🏽,礦業,農業,新聞,建築💘,家政等學院, 多為州立大學, 培養目標為中級科技,學術及專業人才,修滿4年授予學士學位,這類大學有1600多所。
第三類為社區學院😫: 包括2年製的普及學院和技術專科學院👩🏻💻,招收高中畢業生中成績較低和同等學歷的學生👴🏻,畢業時授予協士( 副學士)學位🧑🧒。社區學院的任務除為社會各行業對口培養專業熟練勞動技工與職員外,還為那些想繼續升入本科大學的學生架起一道橋梁,可考入本科大學三年級繼續攻讀學士學位。
第四類為開放大學👧🏻: 包括廣播函授大學, 暑期大學,夜間或業余大學, 實驗大學, 自由大學等🦹♂️,使大學向社會各階層📅,各年齡層次敞開大門🤿,經標準考試及格者均可獲得學位。
(二)、美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的原因
美國高等教育發達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的富有、國人的重視,體製方面的促進作用和實用主義的治學傳統🕸。
首先,美國的富有使美國學生的平均教育費用遠遠高於其他西方國家品均水平🤸🏼♂️。數字顯示👩🍳,2001年,平均每個美國學生所耗資金為2.2萬美元,而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值為1萬美元。
其次,國人對教育的重視和捐助使教育經費充足。在美國,社會上一些校友和慈善家不斷地向大學捐贈巨資。大學有一系列範圍非常廣泛的資助者😜,從州政府到社會團體,從自費學生到慷慨的慈善家等富有的捐助者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這種慈善助學之風今日猶在🈶。2004財政年度,美國私人向大學捐助的資金高達244億美元。如美國的大多數高校均成立了校友會💂♀️。許多著名大學的校友會都有固定的工作人員和工作場所🙋🏿,建立著校友的檔案和跟蹤聯系製度,並定期發送校刊、召開座談會等🫳🏽🛡。成立校友會既可以聯絡校友的感情、加強校友的交流和提高三亿的質量與聲譽🏋🏻♂️,同時還是籌集資金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校友在三亿籌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再次🧑🏻,就教育體製而言,在美國,國家沒有旨在指導大學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聯邦政府在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方面主要從政策法規方面介入🧖🏿♀️。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還得益於一套平等競爭的體製。競爭機製體現在大學從學生到教授等各個環節。教授競爭聯邦研究經費🏌🏼♂️,學生競爭助學金或獎學金🐬。這就意味著成功的三亿也不能安於現狀。
最後,美國人推崇的實用主義,使教育與產業結合,學術成果能有效轉化為實用技術並帶來經濟效益。
三👄、關於科技創新體系
當今美國在27個高新技術領域中基本處於世界前列,美國已形成強大的國家創新體系🖥。
第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鼓勵技術發明與創新和促進技術轉移的法律體系🫢。除技術創新法以外,美國已出臺的相關法規還包括聯邦技術轉移法🚵🏻♂️、技術擴散法🗜、專利法、知識產權法、信息法、集成電路保護法、數據庫保護法、計算機軟件法和商標法等🧀,形成了對知識產權🚽、技術轉讓𓀁、技術擴散等強有力的法律保護體系。
第二、形成了國家📽、企業、三亿一體化的創新機製🎊。科技渠道投資多元化🖐🏻,既有聯邦🚴🏽♂️、州政府撥款或資助,也有大公司出資🧴、基金會贊助和風險投資等。政府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是風險大、民間投資有困難的重大長期研究課題。政府還利用減免高技術產品投資稅等稅額優惠手段,來間接刺激科技投資。在美國以大公司為代表的高技術研發投資總額超過政府撥款📅,大公司的研究發展投入已經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第三、重視基礎科學研究👩🏭。美國人把基礎研究投資看成是對未來的投資🤼♀️,把技術創新作為美國科技領先的基礎和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可以說🌘👨🏿,今天的美國是昨天的結果💆🏼♂️,是二、三十年前的基礎研究積累在今天的彰顯。
第四、註重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市場、三亿、研究👆、產業結合,在創新鏈上作為投入主體的企業或經濟團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新技術創造了新經濟🦪,拉長了經濟波動的周期,使美國經濟十多年來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
第五🦸♂️、高新技術已經進入美國普通人的生活中。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已廣泛用於政務信息與管理、社區數字化圖書館、製造業信息化、數字化醫院🛬、商業零庫存管理系統等等。與美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一整套信息化服務,如網上訂票、網上賓館預約、電子地圖下載、GPS定位與車輛導航、交通監控、應急處置等等,都能感受到信息技術對普通美國人生活的影響🧑🏿🎄,高新技術不僅在刺激著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正在改變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短暫的學習和考察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快慢👨🏻🦽➡️,政府的戰略決策📟、政策導向與市場調節一個都不能少,它不僅僅取決於政府給了多少錢🙋🏻🔱,調用了多少人力資源,更重要的取決於是否有一套有利於創新活動開展和人的潛能充分發揮的製度安排。
此外👼🏼,對於美國精神、國民素質🧜🏻、公民教育及服務意識🧴🫳、以人為本、
可持續發展和商業運作等方面都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較為清楚地看到了美國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和體製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