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篇
1🔙、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占地震總數的95%以上);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巖層(特別是石灰巖)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本來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因破壞性地震事關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就成了社會普遍關註的一個敏感問題👩🦱。
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它的成因和機製是什麽?由於地殼構造的復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這個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巖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2、地震有哪些類型?
地震的類型根據不同的需要和角度✴️,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類:
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巖層破裂、錯動所形成的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占全球地震總數的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響範圍較小,發生的次數也較少🔃,約占全球地震總數的7%。
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如地下溶洞支撐不住頂部的重量時,就會塌陷引起振動。這類地震更少,約占全球地震總數的3%,引起的破壞也較小🔹。
2)根據震源深度進行分類🌚: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於60公裏的地震,大多數破壞性地震是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公裏🥜。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裏以上的地震,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紀錄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786公裏👩🏼🔬。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釋放的能量約有85%來自淺源地震,12%來自中源地震🍁,3%來自深源地震🍸💇🏻。
3)按地震的遠近分類👵🏼:
地方震:震中距小於100公裏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為100—1000公裏。
遠震🙄:震中距大於1000公裏的地震。
4)按震級大小分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的地震♟。
有感地震:指震級在3.0—4.5級之間⛹️♀️,人能感覺到的地震🦟📽。
中強地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的地震。
強震:震級大於6.0級的地震,其中又把震級小於8.0級的地震稱為強烈破壞性地震,大於8.0級的地震稱為巨大地震。
5)構造地震的分類🧔:
孤立型地震:沒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與主震震級相差懸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通過主震一次性釋放的。
主震——余震型地震:一次地震的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別突出🦹🏽,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這個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它較小的地震中,發生在主震之前的叫前震,發生在主震之後的叫余震👛。
雙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動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生時間接近,地點接近🧑💻,大小接近的兩次地震釋放。
震群型地震:一次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過多個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的🧣🏊🏼♂️,沒有明顯的“老大”,其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3️⃣🫚。
3、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哪裏?
人們發現每年發生那麽多的地震,其分布大多有一定的規律🐱,破壞性地震是受到一定地質條件的控製的👌🏼。展開世界地震分布圖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地震都分布在南緯60度和北緯60度之間的廣大地區,在南極和北極很少有地震發生。人們把全球地震分布劃分為四條巨大的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活動帶:該帶在東太平洋主要沿北美、南美大陸西海岸分布,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主要沿島嶼外側分布🍢。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該帶上💂🏽♂️。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球地震能量的80%🗽。
2)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活動帶🤰🏿:該地震帶橫貫歐亞大陸🏌🏿,大致呈東西向分布♦︎,全帶總長約15000km,寬度各地很不一致🈯️,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穿地中海🧑🏽👩❤️👨、經伊朗高原⛪️,進入喜馬拉雅山東端向南拐彎經緬甸西部👳🏿♀️、安達曼群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至班達海附近與西太平洋地震帶相連。該帶的地震活動僅次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外的幾乎所有的深源、中源地震和大多數的淺源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該帶地震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能量15%。
3)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此地震活動帶蜿蜒於各大洋中間,幾乎彼此相連。總長約65000km,寬約1000——7000km,其軸部寬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的地震活動性較之前兩個帶要弱得多,而且均為淺源地震,尚未發生過特大的破壞性地震。
4)大陸裂谷地震活動帶:該帶與上述三個帶相比其規模最小👮🏿,不連續分布於大陸內部。在地貌上常表現為深水湖🧏🏻🏌🏿♂️,如東非裂谷、紅海裂谷、貝加爾裂谷🧔🏽♀️、亞丁灣裂谷等🧑🦼🤑。
171、我國有哪些地震帶?
我國境內強震分布非常廣泛,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其它各省都曾發生過6級以上的強震🖥。但在空間分布上卻很不均勻👯♂️,呈帶狀分布,稱為地震帶🪹。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帶有郯城——廬江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昆侖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地震帶;中部為南北地震帶,貫穿中國;另外🏊,還有臺灣地震帶,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4、什麽是震級?什麽是烈度?
震級是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地震大小的量度✮。目前記錄到的最大震級是8.9級🐫。一次地震只能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1級,能量約差30倍。
不同震級的地震所釋放出來能量大致如下表:
震 級
能量(單位:爾格①)
震級
能 量
0
1
2
2.5
3
4
6.3×1011
2×1013
6.3×1014
3.55×1015
2×1016
6.3×1017
5
6
7
8
8.5
8.9
2×1019
6.3×1020
2×1022
6.3×1023
3.55×1024
1.4×1025
① 爾格:能量單位👨🏻🦰。一度電(一千瓦小時)的能量為3.6×1013
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動及其影響的強弱程度。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烈度分為Ⅻ度。一般來說,震中區烈度最高👳♂️,破壞最大;距震中區越遠,烈度越低,破壞程度也越小🛃。例如1975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震中烈度達Ⅺ度,而在北京的破壞程度只有Ⅴ度。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卻是隨距離震中的遠近而不同🍍,有時還會存在數個烈度異常區。
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而且還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質特征等有關🙎🏿♂️。一般而言,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較小,但震中區破壞程度較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較大,而震中區烈度則較輕。
5、監測地震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目前應用於地震監測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幾種🫲🏻:
1)測震🎋🤷🏻:記錄一個區域內大小地震的時空分布和特征,從而預報大地震。人們常說的“小震鬧🔞,大震到”👨👩👧👱🏽♀️,就是以震報震的一種特例🏥👨👨👦。當然,需要註意的是“小震鬧”並不一定導致“大震到”🧕。
2)地殼形變觀測:許多地震在臨震前,震區的地殼形變增大,可以是平時的幾倍到幾十倍。如測量斷層兩側的相對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參數,是地震預報重要的依據。
3)地磁測量:地球基本磁場可以直接反映地球各種深度乃至地核的物理過程🏊🏽♂️,地磁場及其變化是地球深部物理過程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震磁效益的研究有其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更有震例的事實🤟🏻。
4)地電觀測:地震孕育過程中🧏🏿,將伴隨有地下介質(主要是巖石)電阻率的變化及大地電流和自然電場的變化👨🦯➡️,由於這些變化與巖石受力變形及破裂過程有關,因此提取這一信息可以預測地震📎。
5)重力觀測🚏🌡:地球重力場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地球物理場之一📻,它與觀測點的位置和地球內部介質密度有關。因此✸,通過重力場變化可以了解到地殼的變形、巖石密度的變化👎🏼,從而預測地震。
6)地應力觀測:地震孕育不論機製如何,其實質是一個力學過程,是在一定構造背景條件下,地殼體中應力作用的結果。觀測地殼應力的變化👨🏻💻,可以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
7)地下水物理和化學的動態觀測👆🏿:地下水動態在震前異常現象,宏觀現象如水井水位上漲,水中翻花冒泡👽、井水變色變味等;微觀現象如水化學成分改變(如水中溶解氡氣量變化等)🧚🏿♂️,固體潮(天體引潮力引起的地下水位漲落現象——就象海水潮漲落一樣)的改變等。通過地下水動態的觀測,可以直接地了解含水層受周圍的影響情況和受力的情況,從而進行地震預報。
類似這樣的經常性的監測手段和預報方法還有不少🚵♀️。地震學家們根據多種手段觀測的結果,綜合考慮環境因素🦹🏻⚰️、構造條件和地球動力因素等,提出慎之又慎的分析預測意見🧃。
6😮💨、什麽是地震宏觀異常?怎樣去識別?
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和活動規律👨🔧,但有時由於某種原因,會出現異常現象。一次地震🫲🏽,特別是一次比較大的地震也會是引起這些異常現象的原因之一。地震引起的異常現象很多💐,如井水發渾🍥、冒泡🫃、翻花✔️、變色🛎、變味👩🏻🦽🗃、陡漲陡落、水溫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油出;天氣突然驟冷驟熱;天空中出現特別的光亮;地下發生奇怪的響聲以及人體能夠感覺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動物突然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性,狂叫亂跳🏃🏻♀️➡️、亂飛,精神不振,不思飲食;一些植物出現提前開花結果或重新開花、重結果的不適時令現象等等。這些人們在震前能直接接觸和觀察的異常現象就叫地震宏觀異常。
當然🐓,引起宏觀異常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並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發現異常後必須進行認真的綜合分析,把地震異常與非地震的幹擾因素加以區別。
一般來說,產生非震的動物異常的因素有天氣變化、生理變化、環境變化、敵害侵擾等等。非地震的植物異常的因素有植物生長發育中遭病蟲害或氣象異變🈂️、地表形變等☕️。
那麽,地震前的宏觀異常有何特征呢?第一,這些前兆都受到當地地質構造的控製,呈條帶狀🌷,象限狀或沿本地構造線方向分布;第二,這些異常在時間上有同步性,數量上有集中性,體現出種類多,範圍廣,數量大,反應強烈的特點。因此,宏觀異常的及時發現與落實🪪,對地震的短臨預報至關重要👩🎨,歷來為國家所重視🧝♂️🏌️,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7🚽👨👨👦、什麽是地光?
由於地震活動而產生的發光現象,稱之為地光。在臨近地震時刻,出現得比較多,震前和震後一段時間內有時也可以看見。
地光產生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有幾種解釋:①大地震前地磁📼、地電場急劇地變化與大氣中電離層相互影響而產生;②地下天然氣等物質沿地面裂縫冒出🪤,突然自燃而產生的;③由於巖石在大地震前發生急劇破壞🍷,斷裂破壞的巖塊沿著斷裂面互相摩擦🔡,產生熱量突然釋放的結果▶️。
地光有多種顏色📎🤵🏻♀️,藍裏發白,有點象電焊火光那種顏色的較多,紅色、紫紅色的也不少🚥,其他如白色、黃色、橙色🫅🏻、綠色的都有地光,有時以籠罩大地的形式👳🏻♂️,範圍很廣地出現🦗,歷史上記載的1652年3月23日安徽霍山地震提到“醜時地震,自西南起👨🏽🍳🔛,紅光遍地🦪,人畜皆驚”🧛🏻。1975年海城、營口地震中,人們也看到了頂部如圓弧形的地光👩🏿✈️。在黑夜中照亮了一大片地區的現象🟰,有的地區持續了幾十秒鐘💔。還有的地光是以條帶狀的形式劃過長空,如1804年11月1日五更天的時候,湖南沅陵的居民看到“紅光為匹練🫃🏻,自西而東👩🦯➡️,沒於地”,隨後就發生了地震。
一旦發現了地光♠︎,必須采取防震避震措施,此時已到了時不我待的關頭。1976年雲南龍陵7.4級地震時,有一民兵隊長在回家途中突然發現了地光,他立即向全壩子鳴槍報警。結果,地震很快發生了,但全壩子的人都跑出了房舍💁🏼♂️,因而無一人喪生🤶🏿🎪。
8、地震前會有地聲嗎?
有的大地震在臨震前👩🏿🍳,地下有發聲現象,叫做地聲🤹🏿♂️。尤其在靠近震中的地方🧖🏽♂️,一般在地震前幾秒5️⃣、十幾秒或一、二分鐘內可聽到地聲。我國地震史料中有豐富的關於地聲的記載。從這些記載中可以了解到地震時“聲如悶雷”者居多,還有如風吼、如奔車、如金戈鐵馬碰擊等聲音🤽🏼。這些類型的地聲,在近年的地震中🤯,也有多次報道。
據研究和推測👳♀️,一般認為地聲是強烈地震前已經積累了巨大能量的巖石發生預滑、錯動⛹🏽、破裂及蠕變而發出的。地聲的到來是由遠而近再由近而遠的,有方向性➿🤹🏻♀️。因此聽起來有如雷聲滾滾而過,或如載重車輛在地下行駛,或如千軍萬馬在地下奔騰📴。通常人們聽到地聲的時候,地震馬上就要發生了🤶🏿,其間不過幾分鐘🦫,甚至更短的間歇🛀🏽。因此在聽到地聲時⬆️,敏捷地跑出危險區有時還來得及🙇。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發生時,本溪市某工廠的業余測報員利用簡易地聲監聽裝置(用一大缸倒扣地上,缸內地面放一送話器,用導線將聽筒引出)聽到了地下深處傳來的有如狂風的呼嘯聲🖐🏿,立即把樓上的人員叫出屋外,隨後地震便發生了,眾多的人逃避了地震之災🥢。
9、動物的異常反應與地震有關系嗎?
在大地震發生前幾天或幾小時,一些動物往往會出現驚恐不安狂奔亂叫,萎靡不振⛹🏻♂️、不思飲食等異常行為🟧。有關動物與地震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在自然界中,較大地震前有異常表現的動物約有58種⚁,其中最常見的有狗🫄、牛、馬、驢、豬、羊👨🏼🏭🥨、雞、鴨👃🏿、鵝、鴿子🙋♂️、兔、貓、蛇🦿、魚等👩🏼💻。
那麽💦,為什麽大震前會有動物行為異常反應呢?一些研究結果表明🦏,當某一地區一個較大地震臨近發生時🏄🏿🚥,其地表和地下的一些物理化學因素就會發生超常變化,如地聲🪆🤦🏽♂️、地溫📁、振動波、電磁波✳️、水中的化學成分等,這些因素的超常變化,就會刺激某些動物🥘,而這些動物的神經感知器官要比人類的某些神經感知器官靈敏的多。因此,當地震活動增強而引起自然界中的諸多物理化學因素發生改變時,某些動物就會出於本能地做出反應。
在我國,震前動物異常,曾對一些較大地震的成功預報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級地震和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的成功預報。
但必須指出的是,並不是凡有動物異常就一定有地震發生。由於能夠造成動物出現異常行為反應的因素很多,例如季節變化,氣候影響,環境的改變以及動物本身的生理活動及病理情況等,都可能造成動物的行為異常。所以,動物行為異常反應並不都是由地震引起的。況且動物還有適應性,也不是每次地震前所有的動物都會出現行為異常反應🧑🏿💼。因此,對動物的異常反應要註意觀察👋🏽,認真分析研究🚶➡️,排除各種與地震無關的種因素;同時還要註意研究出現異常的動物種類🦺、數量和範圍及集中程度✪,並結合其它多種觀測資料⬛️,加以綜合判斷🛹🚶♀️➡️,切勿草率行事。
10、氣象與地震有關系嗎?
“上看天,下看地,天地變化有聯系”。我國人民早就註意到一些強烈地震前所出現的氣象異常。我國歷史文獻所描述的大震前的“地慘天昏蒙黑霧”🎗、“天昏慘✷,月益無光”以及“晚不生寒🪢,朝不見露”、“日色正赤如血”🔥、“悶熱異常,人不能寐”等現象🧍♂️,有些就屬於地震的氣象前兆。人們利用這種前兆👱🏻♀️,成功地預知了一些地震。科技工作者對氣象與地震的關系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調查研究🖇,已初步得到了一些認識🫵。
1)有些地震與強冷氣團的移動關系密切。1967年5月11日西北發生的一次6.2級地震,就是在一股強冷空氣自阿拉木圖西進,氣壓發生很大變化之後出現的💂🏻♀️。
2)震區氣候顯著變暖(或變冷)也可以是強震的前兆。1954年2月11日甘肅山丹7級地震和1975年海城🚎📠、營口地震前😖🍊,氣溫也是變得特別暖和。而1966年3月邢臺地震前二十天左右🎈𓀙,當地氣溫則降到十多年以來的最低點🤦🏿🅰️。
3)多年不遇的澇旱或大暴雨激發地震最突出。1963年河北邢臺地區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64年又遭受了四十多天的澇災🧑🏼🎄👩🏿🔧,到1965年卻又出現了幾十年沒有見過的大旱👨🏼🦳,緊接著1966年發生了強烈地震。1970年雲南通海地震也發生在大澇大旱之後。1975年海城👽⬅️、營口地震前🛒,頭年秋季雨水特別多👳🏼♀️。從歷史記載來看,1830年河北磁縣大地震😿,1889年河北大名強烈地震之前也都有大旱大澇。歸納起來👨🏻🦰📭,大致有“澇—旱—震”和“旱—澇—震”兩種類型💫。
上述種種震前的氣象異常,為地震的中🩶、短期預測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因造成氣象變化的因素較多,所以並不是每次特異的氣象變化都能激發強震的發生,也不是每一次強震前都有氣象異常🍑💆🏿。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把震前氣象異常和正常的氣象發展過程區別開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1🐷🪁、植物重花重果是地震前兆嗎?
在強烈的地震前,動物會有各種各樣的異常反應。一些植物在地震前也是有反應的😓,例如提前出芽、開花👦🏼、重花、重果等🔂,據有關資料: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的前一年有“十月桃李華,林擒實(結果)”的描述;1852年黃海6¾級地震前有“鹹豐元年竹盡花,蘭多花蒂,重花結實”🤹🏼,“鹹豐二年夏大水😓,秋桃🙌、李重華,冬地震”的記載; 1975年海城地震前一年的11月🤲,有的杏樹開了花;1976年初唐山一帶的梨樹及其它許多植物都提前開花,甚至開兩次花,還有竹子開花、柳樹枯梢、果樹帶果開花等現象;1976年松潘地震前,素有“熊貓之鄉”的平武境內😹,箭竹大面積枯死👂🏽,以至造成熊貓因缺食而餓死的現象→#️⃣。
但是引起植物異常的其它原因更多更普遍。比如:反常的氣候可能使植物先發生枯萎,再重新發芽;暖冬可使向陽地帶的植物在冬季重花或發芽;暖春可使植物提前開花發芽;病蟲害可使正常生長發育的植物落葉掉果,隨後又再次發芽;不適時令的整枝修剪也會迫使植物違反節氣開花發芽等等。由此可見🦂,根據植物的異常現象預測預報地震難度是比較大的☘️,一定要對異常現象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一定要把其它各種可靠的前兆異常作為依據🫐,而把植物的重花重果作為參考。
12🧑🌾、水庫蓄水會引發地震嗎?
1967年12月,印度柯伊那水庫發生了一次6.4級的地震,大壩受到損壞,造成嚴重損失👩🏻🏭。這個地區原來沒有發生過什麽地震,可是在1962年開始註水,當貯水量還沒有達到總容量的一半時,這裏的小地震就頻繁出現,五年之後🐂,發生了這次破壞性地震。這次地震是不是水庫蓄水引起的呢?人們很容易想到這個問題👍🏼。事實上確實有關,世界上不少水庫蓄水後都有過類似的現象。1962年3月19日,我國的新豐江水庫大壩附近發生了一次6.1級中強地震✏️,地震後,有人整理了新豐江水庫周圍地區的歷史地震活動資料,發現該地區是一個微震小震地區🤸🏻♂️,歷史上從沒發生過如此強烈的地震。
水庫蓄水為什麽會發生地震呢?這不僅因為水庫中水的重量會增加對那裏地殼的壓力👩🏿🔬,同時還由於水向巖層裏滲透所產生的力的作用🌩,以及巖石中的水增多後,會改變原來的性能🕐,打亂了原來地殼中力的平衡🧛🏻♀️。但這僅僅是事情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那裏的地下存在著斷裂,當水滲進斷裂帶以後,使斷裂帶兩邊的地基之間減少摩擦易於滑動🦹🏽。因此,並不是水庫蓄了水就會有地震,主要還在於這裏的地殼中有無可以活動的斷裂,而水庫蓄水只不過是一種觸發作用🦔,使這裏地殼中積累的能量通過一系列小地震已經釋放出來了⚡️。對於這種地震要事先估計到它的可能性⚠,采取工程上的預防措施👅,是可以保證水庫安全的。我國廣東河源新豐江水庫在1959年10月蓄水後一個月後↪️,開始發生很小的地震,發現後🍬,當即嚴密監視地震的活動🧑🏽🦲👮🏼♀️,並采取了加固大壩等措施🍘。因此以後在1962年3月19日發生6.1級地震時,水庫依然安全無恙。
水庫地震多發生在水壩附近📠,即庫水位最深的地方🛁👴🏼,水庫地震的活動性與庫水位的深淺關系密切,而與水庫面積關系不明顯👭🏻。
當然,並非所有修建了水庫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發生地震的水庫只占水庫總數的一小部分🫴🏿。
13🧔♂️、唐山7.8級地震給世人留下了什麽教訓?
1976年7月28日淩晨3時42分56秒🧜♂️,是人類將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我國河北省唐山市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黑色“7.28”浩劫震驚了世界,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罕見的地震災害事件,也是迄今400多年來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次🥓🧖🏼♀️。這次地震的能量相當於400顆1945年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同時爆炸的能量🕵️。僅在短短的十幾秒內,使這座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傾刻間被夷為一片廢墟。80%以上的人被埋在瓦礫之下,整個大華北在劇烈震撼中。唐山地震的破壞範圍超過3萬平方公裏☝🏻,有感範圍波及全國14個省區,總面積約為相當於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陸地面積約217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面積2.23%。
唐山地震屬城市直下型地震,其破壞之慘重,被列為本世紀10次破壞性最大的地震之首⚙️。這次地震中死亡人數達24.24萬人✷🗽,重傷16.46萬人;造成截癱患者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兒4204人👆🏻,輕傷需治療者達36萬之多。唐山地震區震毀公房1479萬平方米,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54.48億元。其震害之大😓,生命線工程、醫院全部破壞,所有廠礦全部停產🎅🏽。唐山地區15個市、縣🧑🏻、區對內對外通信全部癱瘓。鐵路橋涵嚴重破壞達45%。薊運河💁🏿♀️👩🍼、灤河上的兩座大型公路橋梁塌落🔑,全區71座大中橋🤎、160座小橋和千余道涵洞及280公裏的油路遭到嚴重破壞。410座小型水庫中有240座震壞。農田水利設施破壞,沙壓耕地50多萬畝,鹹水淹地70多萬畝♉️,毀壞農機具5.5萬余臺(件),砸死大牲畜3.6萬頭👨🏽⚕️,豬44.2萬多頭。
唐山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的慘重損失,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啟示和教訓🧑🦽➡️:
第一、地震重點危險區必須加強短臨跟蹤措施,力爭做好短臨預報。大華北地區和京津唐張渤海地區不止一次的圈定在中期預報危險區內,由於地震預報處於探索階段,未能做出短臨預報🍵。
第二✡︎、加強抗震設防。唐山市坐落在發展斷裂帶上,烈度為Ⅺ度🧖🏽,整個城市生命線工程系統及其他系統內沒有任何抗震設防的防災預案,造成如此慘重損失。
第三、大中城市都應做好震前應急準備工作。唐山抗震救災的組織指揮總的說來是成功的。但由於震前應急準備不足,應變能力低,造成救災初期的組織指揮的盲目性💂🏻♀️,影響了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四𓀓、拒絕外援是一項失策。
14💂🏻♂️、二十世紀我國發生了哪些8級大地震?
有史料記載以來👩✈️,我國歷史上發生的最大地震為8.5級👩🏼🎨。在二十世紀,我國境內(包括臺灣省及臨近海域)發生≥8級的地震共8次👩🏼🦲,它們是👱🏿♂️:1902年3月20日新疆阿圖什北8.2級地震👩🏻🦲,1920年6月5日臺灣大港口東8級地震🚣🏿,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8.5級地震,1951年11月18日西藏當雄西北8級地震和1972年1月25日臺灣火燒島以東海域8級地震🍕。
15、全球最大震級的地震發生在哪裏?
1960年5月21日世界震級最高記錄的智利大地震發生了。這次地震達到8.9級,持續近一個月的大震群,超過8級的3次,超過7級的10次,為世界上任何一次地震序列所望塵莫及。它以震級之高,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造成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見的嚴重災害。使薩佛德臘到洛埃島沿海地區和雷朗卡維斷層湖發生數以千計的山崩👱🏽,頃刻間堵塞了一些河流🙅♂️。在瑞尼特湖區,發生三次大滑坡,形成數千萬立方米的泥石流🎻,使湖水陡增24米,淹沒了伐爾的維亞城🤳🏻。阿勞科半島西部和諜恰島分別升高了1.2米和2.1米以上,而絕大部分沿岸地區的變化是地面下沉,使大片土地淹沒在水中。
主震之後48小時引發智利著名的普惠火山噴發,持續幾個星期火山雲升入空中6000多米,遮天蔽日。地震引起的海嘯把海岸一切碼頭設施🧑🏽🏫、船只全部沖跨🧏🏻♂️🦹🏿,沿岸居民的住房和設施茫然無存。巨浪還從智利沿海,以每小時700公裏的速度🙃🫵,掃蕩了太平洋沿岸的新西蘭、夏威夷、菲律賓和日本海岸。造成沿岸公共工程設施損失約7000萬美元,船運和人財產的損失大於這個數字4倍以上,僅日本造成8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
智利大地震從震級來說可算得上當今世界之最。它給人們提供了經驗教訓與啟發🚣。在這次地震中,凡符合抗震規範要求的建築物,大部分只受到很小的破壞👊🏻。如🏊🏿♂️:康塞普西家一家價值1.5億美元的鋼鐵廠損失不到1%,其原因是該地區在1939年遭到一次大地震後貫徹了抗震建築規範🧛🏽。這一結果告訴我們👩🏿🦱👱🏽,對地震多發地區特別是具有強震背景的地區必須加強抗震設防工作。
16𓀁、為什麽說寧夏海源8.5級地震震驚全球?
1920年12月16日,在我國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源縣發生了8.5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釋放能量特別大,世界上有96個地震臺記錄到了這次地震。極震區面積達2萬余平方公裏,有感範圍超過了大半個中國🤘,造成23萬多人員的慘重傷亡。
這次地震所形成的滑坡數量多、規模大➔,不僅摧毀了道路🈁,堵塞河谷🤹♀️,而且掩埋村莊導致人員傷亡。海源縣城以南發生了規模罕見的大滑坡🔳,滑坡體寬800余米😪,自南山滑下,旋而復上👨👨👧,直通河對岸北山坡中部,將下方的清水河堵塞,積水成湖🧯🧮。有的地方因山崩土裂,村莊壓沒,數十裏內人煙斷絕🤟🏼,鳴犬滅跡。
據海源縣誌記載,震後“四鄉死亡極多✍🏻,往往全家壓死……”。“全縣人口死亡七萬三千六百零四口,計占人口總數百分之五十九。房屋倒塌全縣共二萬六千九百一十二間🫲🏼,牲畜死者四萬一千六百八十三頭,傷者二千八百五十四頭🧑🦼➡️。交通斷絕🧘♂️,經濟完全癱瘓🙍♂️。
海源大地震雖造成了慘重的災難🤵♀️,但在抗震方面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1)黃土分布地區建築物場地選擇要註意下列幾點🤵🏼♀️:①較大的河谷階地屬於對抗震有利地段;②黃土塬面是對抗震有利的地段;③黃土梁區的場地條件比較復雜🍓🚶♂️,應視具體條件而選擇建築物地。④應註意到黃土的抗震性質具有明顯的區域性𓀚。
2)居民點的總體布局🫡🫸:連生的、互相依靠的房屋對抗震有利🎮。另處🚵🏻♂️,應適當合理處置建築物的密度🧔♀️,留有一定的安全地帶,以利人員疏散,大村大鎮更應註意這一點。
3)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必須註意:①在建築造型上,建築物立面線條應力求簡單➡️👨🏻🦱。②女兒墻抗震性能較差之外🖊,類似重量大,又無實用價值的附屬都應棄而不用。③房屋結構方面,木屋架本身的抗震性能比墻體要高的多。④崖窯與拱窯的抗震🥝。崖窯在開挖技術上,可將窯臉坡度適當放緩。拱的跨度不宜過大⛅️,房內也不宜在墻上開過多壁龕👨🏻🔬。“裝基窯”抗震性能較好🤦🏻♂️,它是在控好的崖窯之中用土坯發圈全部襯砌一層。在防禦方面,可自窯頂向上斜打一通氣孔,以免窯臉塌後室內人員窒息。
17🔱、你知道世界死亡人數之最的地震嗎?
公元1556年1月23日🩵,陜西關中東部發生強烈地震💁🏻♂️👩🏽🎓,死亡人口達83萬有奇,為古今中外地震史上罕見⛩。這次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陜西、山西🎤、河南、甘肅等省(區)受重災🐈⬛,面積達28萬km2🦹🏽♂️,地震波震撼了大半個中國,有感範圍遠達福建、兩廣等地🧑🦱🙍🏻♂️。
這次地震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的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的一系列地表破壞而造成的↘️🤦🏻♀️。其中黃土滑坡造成震害最為突出。分布從極震區Ⅺ度至Ⅶ度區均有。
地表破壞現象之一是極震區造成沿黃土塬邊緣發生的巨大滑坡。滑坡曾經堵塞黃河,造成堰塞湖使河水逆流🫦🐻❄️。史料記載渭南“縣東十五裏原移路凸,城中人和街北,自縣治西城陷丈余。”地震誘發的黃土崩塌距震中區較遠💂🏿,烈度雖不高,但人口傷亡極大。史料記載:“山崖崩覆,原居之民死傷者眾以萬計”。歷史資料還詳細記載了這次大震形成的地裂和地陷是🧀。
除造成上述幾種地震災害外,震中區人口稠密,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發生在午夜時分🐄,人們毫無防範,導致水災👖、火災、疾病等次生災害嚴重📔,社會治安混亂🙆🏿♂️,謠言四起,人民饑餓,無居等等致災因素,使華縣地震造成數以千萬計的財產損失和數十萬人生命的代價,血的教訓🏋🏿♂️,對今天人們進行防震減災以極大的啟迪◻️。人們應從這種慘痛的教訓中總結出震時的自我保護方法。秦可大在《地震記》中寫到🕸:“居民之家,當勉置合廂樓板👩🏻🔧,內豎壯木床榻”,以防不測之變;並告誡人們“卒然聞變,不可疾出🚵🏻♂️,應狀而待定,縱有覆巢🫰🏽,可翼完卵”。這些寶貴的經驗教訓仍為人們避震的有效措施。
18、什麽是地震的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
地震預報既應為國家的國土利用、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更應為臨震和震時的抗震救災服務🏌🏼♀️。我國的地震預報采用漸進式和滾動式的預報方法🏋🏼♀️,按其時間段劃分,分為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四種。
(1)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對未來10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的預報;
(2)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3)地震短期預報,是指對3個月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
(4)臨震預報☞,是指對10日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
19🔑、我國成功地預報過哪幾次地震?
(1)地震預報的曙光——遼寧海城7.3級地震的成功預報。1975年2月遼寧海城7.3級地震前,地震部門曾作出了準確預報。早在1970年,地震專家根據當地的地質構造背景就作出了長期預報,確定遼寧的營口地區為全國地震重點監視區之一;1974年,根據遼南地區的多種異常現象,專家又作出了中期預報,預測遼寧半島及附近海域1975年上半年可能發生6級左右地震👱🏽♂️,1、2月份發生的可能性更大;根據2月初營口🏵、海城地區的小震活動異常,地震工作者於2月4日0時30分提出可能發生大地震的短臨預報意見,4小時後在全省範圍發布🧘🏻,並提出5條防震要求。這次成功的預報挽救了數萬人的生命🎊,直接經濟損失減少了40多億元👩🦰🎡。為世界地震預報史上築起了一座豐碑🏭。
(2)一次具有減災實效的短臨地震預報——四川松潘🏊🏼🚼、平武7.2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22日✍🏻、23日四川松潘🫸🏽🎴、南坪一帶先後發生了7.2、6.7、7.2級強烈地震,對這組強震,地震部門切實加強了短臨跟蹤工作➝,充分發揮了專群結合的優勢,根據各類前兆手段異常變化資料和臨震前兆,較成功地實現了這組強震中期、短期👮🏻♀️👨👩👦👦、臨震預報👋。
(3)雲南孟連西中緬邊境5.5🧝🏽🤡、6.2👨❤️💋👨、7.3級三次地震較好的預報🍚。1995年6月30日、7月10日🚦、7月12日在滇西孟連中緬邊境連續發生5.5級⚂、6.2級和7.3級地震。對這一組地震,雲南省地震局依據多年預報實踐經驗,狠抓短臨跟蹤🏃🏻➡️,一舉實現了這組地震的中期、短期、臨震三步預測預報的成功。
20🕚、抗震設防的目標是什麽?
一個符合國情的抗震設防目標🏊,是抗震防災的重要內容。過高的設防目標,將超越現實經濟條件的可能;過低的設防目標,則不能使工程☝🏿、設施具備必要的抗震能力。
在認真總結歷次大地震經驗,深刻汲取歷次震害教訓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經濟、社會🤵🏽♀️、環境諸因素的綜合分析🛀🏻,現階段已經製定了從6度區開始抗震設防,重要👨🏻🏫、一般工程區別對待的抗震設防標準。對量大面廣的一般工程建築應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圖》(2001)確定設防依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給出的是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土條件下,可能遭遇的地震事件中☎️,超越概率為10%所對應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做為抗震設計的依據⚈,但對重大工程和可能引起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建設,需要進行專門工程地震研究。對核電廠的大震🍘,即極限安全地震動🧑🏻🤝🧑🏻,則取年超越概率0.1‰🚴♀️,約相當於50年超越概率0.5‰;對特大壩如三峽大壩取超越概率0.2‰或50年1%▶️。由此可見🏢,從一般房屋、特大橋、特大水壩到核電廠,重要性逐步加大🕥,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采用的設防目標也逐步提高。對於某一項建設工程設防標準的選擇,應該由有關工程部門按照有關抗震設防標準的規定選擇。在特別重要的情況下,也可由上級主管部門決定。
21🎐🫴🏻、我國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有哪些規定?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是地震災害預防的重要措施🦑,對提高全社會抗禦地震災害的能力,減輕地震災害損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防🎋,防震減災法中已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如下🏊♂️:
(1)新(改👩🏽🔬、擴)建建設工程進行抗震設防,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2)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3)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𓀅、核電站和核設施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經過國家或省級地震行政部門審定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4)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範進行抗震設計🐁,並按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5)已建成的重大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有重大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以及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建築物、構築物、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性能鑒定,並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22、什麽是地震災害損失💅🏼,怎樣預測?
所謂地震災害損失包括地表斷裂、山體滑坡以及阻塞河道和洪水泛濫🍿、地陷和砂土液化、房屋建築物倒塌破壞、生命線工程(交通♈️、通訊8️⃣、供水、供電⏲、供氣等工程)破壞、經濟活動停滯(停工、停產等)🧗、人員傷亡等等。
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各類建築物的倒塌🧍🏻♂️,特別是不結實的磚石(土磚、碎磚)建築和沒加固的燒製磚砌建築🏋🏻♀️。地震中死亡人數的75%是由於各類建築物倒塌造成的,其中以磚石建築物倒塌為主。
地震災害損失預測系指全國或某一地區在地震危險性分析、地震區劃或小區劃、工程建築易損分析的基礎上,對未來某一時程因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建(構)築物、工程設施破壞等經濟損失及其分布的估計👩🏿🌾⏬。
預測未來一個地區的地震災害損失需要了解分析地震時地面振動的強度及地面上的建築物等設施抗禦地面振動的能力這兩個因素🩼。在地震工程研究中,分別稱之為地震危險性分析和地震易損性分析。
(1)地震危險性分析。主要任務是預測未來某地區由於地震造成的地面振動(簡稱地震動)的水平🙋🏼👨🏼🚀。可以用地面運動的加速度去直接量度地震動。另外,在地震破壞的研究中🥦,往往是用“地震烈度”去描述地震區建築物和自然環境等破壞程度,並編製成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大多以四種地震破壞現象的差異去區分地震災害的嚴重程度。這四種現象是人的感覺、人工結構物的破壞、物體的反應和自然環境的破壞等🕉。實際上它們都反應了地表環境對地震動的反應。
在地震危險性分析研究中🧑🏼🍼,假設某地在未來將發生某個震級大小的地震🛌🏽,可以計算出離該地震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震烈度或地震加速度的大小。
(2)地震易損性分析。假如具備了歷史上地震災害損失記錄的大量資料💆♀️,配合理論分析,就可以建立起在不同地震烈度或加速度下,建築物等破壞程度的相關關系🧑🏼。
通常,建築物的破壞狀態可以劃分為五類👰🏼:完好、輕微破壞🦎🕺🏼、中等破壞👬🏻、嚴重破壞和毀壞🐈⬛。對於這五類破壞狀態可以用所謂損失比(維修費用/重建費用)去表示👦。當然,某地發生相當於地震烈度的地震時,地震損失比較小🍃,超過時損失比較大⚪️。
一旦我們由上述地震危險性分析預測某地在未來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或峰值加速度🚶🏻,又由地震易損性分析知道該地區遭遇這樣的地震烈度或峰值加速度作用建築物等損失的比例,同時又預先調整清楚該地建築物等的總面積以及造價📇🌛,就可以計算出幣表示的建築物等的經濟損失。
表 中國各類建築的損失比(%)
結構類型
完好
輕微破壞
中等破壞
嚴重破壞
毀壞
鋼筋混凝土結構
0
5—10
10—40
40—80
80—100
磚結構
0
5—10
10—40
40—70
70—100
單層廠房
0
4—8
8—35
35—75
75—100
農村土坯房
0
10—20
20—50
50—80
80—100
23、建築物震害損失預測有哪些方法?
建築物震害損失預測可分為重要建築物震害預測、生命線工程震害預測和一般建築物震害預測三個方面🎃。
重要建築物震害預測包括黨政軍機關重要建築、公安消防系統🤘🏻、省、地、縣重要醫院房屋、震後易產生火災、水災、有毒物質擴散等次生災害的房屋建築💇🏼♂️。重要房屋的震害預測應逐棟調查防禦狀態(包括建築結構現狀、目前用途、場地和環境等),分析易損性🚣🏽♀️,預測震害程度和薄弱環節;對易產生次生災害的房屋預測應從危險源的統計分析著手,分析火災、水災🚤、毒氣等危險源的分布,研究次生災害量💳,確定成災率及蔓延規模,並在此基礎上對次生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作定量估計。
生命線工程系統震害預測包括交通運輸系統震害預測(港口與碼頭、城市主要車站建築物、機場主要建築物🪷、城市高架橋🖖🏻📸、公路🧡、鐵路橋梁震害預測),煤氣系統震害預測🚣🏽♂️,郵電通訊系統震害預測等方面。生命線工程系統是維持現代城市功能的最根本所在,地震時一旦生命線工程系統遭受破壞🪷,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生命線工程系統是一個復雜體系,主要車站建築物,機場主要建築物,發電、變電、配電主要建築物,郵電通訊主要建築物等應采用現場調查與理論分析相結合,從結構強度🏄🏽、施工方式、構造措施★、場地條件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分別用相應多層、空曠、房屋🤦🏼、框架等方法作單體震害預測,並對其抗震能力作出評價;橋梁震害預測可根據場地條件🤦🏼🏄🏻♂️、地基液化情況、上部結構類型👨👩👧、支座類型、墩臺的最大高度、孔數、梁的搭接長度、地震烈度ℹ️、基礎類墟🏌🏽♀️、墩臺材料等用易損性方法進行預測,並采用“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範(JTJ004-89)進行驗算,評價其抗震性能;供電🥔、供水、供氣👮🏼、郵電通訊系統的管網震害預測,應對整個網絡系統的連接可靠性進行分析,給出管網各節點震後與水源、電源、氣源👞、郵電樞扭中心連通的概率,再對整個管網系統的整體抗震能力作出評價🧏🏿♀️。
一般建築結構的震害預測包括經過正規設計、施工的城市各類房屋和農村非正規設計房屋𓀅🧓🏿。城市房屋震害預測一般可分為多層磚混房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空曠房屋👘、單層工業廠房、煙囪🍽、水塔及其它工業構築物、老舊民房🍵、高層建築等;農村非正規設計房屋一般可劃分為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和窯洞等幾類。一般房屋建築量大面廣,在開展區域性震害預測時🧺🧝🏿♀️,對房屋不逐幢進行單體預測🤵🏿♀️,需要的不是某幢房屋的可能震害,而只需某類房屋的震害程度。其目的是為有針對性的采取防震減災對策和震災評估提供依據🦸♀️。因此,在區域震害預測中▶️,一般建築物主要進行分類群體預測,分類作抗震驗算,結合震害經驗進行修改的方法,建立相應的易損性矩陣,群體預測各類房屋建築在烈度Ⅵ--Ⅹ度時不同烈度情況下的震害程度♝、薄弱環節及人員傷亡情況↗️。對煙囪和水塔等分布數量大的構築物,可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先作單體預測𓀒,再評估各類構築物的震害;高層建築震害預測方法可采用層間位移角破壞準則🖋,先對各結構進行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8️⃣,算出各層的層間位移,確定結構的薄弱層間位移☔️,結合建築布置與體型🧑🦽➡️、基礎形式與場地條件、抗震構造措施🦹🏿♂️、施工質量👩🏻⚕️、新舊完好程度等計算確定相應的震害指數及震害等級🍺。
24、為什麽要進行建設工程場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
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是對工程場地所進行的地震烈度復核、地震危險性分析、設計地震動參數(包括加速度、設計反應譜、地震動時程曲線)確定💆🏻、地震小區劃、場地周圍地震地質穩定性評價🖖🏿、場地震害預測等工作,是確定建設工程應該達到什麽樣的抗震設防要求和采取什麽樣的工程性抗震設防措施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如果簡單地說,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就是對工程場地未來可以遭遇的地震影響作出評價。這裏所說的工程場地♥️,可以是面積較大的城市、經濟開發區、大型工礦企業,或者是鋪設很長的輸油、輸氣管線、和占地面很廣的生命線工程🖌,也可能是某些重大工程,如電廠🎞、大橋、大壩💆🏻♂️、高層建築的建設場地🧔🏽♀️。未來時間根據工程的重要性、工程設計使用壽命來確定。如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指幾十年時間🤦🏽♀️,所以取未來50年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動參數作為設防要求,對於核電廠的極限安全地震動,則取年超越概率為百分之一。而地震影響主要指場地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險程度,它通常以地震動參數(如烈度➕、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反應譜等)來表示。
25、地震安全評價工作的範圍有哪些?
工程場地的地震危險來自兩方面😑:一是周圍地震帶👧🏼、地區發生的地震對場區的影響;二是場地本身的地震危險。
因此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所涉及的工作範圍包括區域、近場和場區三個部分🚧。區域可取對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有影響的範圍🕐,其半徑不應小於工程場地外圍150km🏛,在此範圍內評價地震和地質構造活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特別是地震活動的時空不均勻性,劃分地震區帶🙊💁♀️,確定潛在震源及其活動特點、地震動的衰減關系等;近場為工程場地及其處圍25km的地區,在此範圍內進行更為詳細的地震和地震地質工作😘,查明近場範圍內地震的發震構造👬🏼👱🏼♂️,研究分析未來地震活動性等;場區為工程場地及其外圍5km的地區👮🏽♀️,應對場區的斷層活動時代😕、性質🎓、運動特性等進行鑒定,在覆蓋地區,應配合相應的物、化探勘察手段👩🏼💻,確定斷層的位置✷🛸。
26🟢、為什麽建築要避開活動斷裂帶?
每當一次次地震過後,人們看到屋倒人亡的慘景時👩🏿💻,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造成傷亡的是建築物而不是地震本身🥺。”最近幾次較有影響地震也再次表明🏃🏻➡️,建在斷裂帶上的建築物幾乎蕩然無存,斷裂帶附近的建築物破壞也很嚴重🍔,而遠離斷裂帶的建築則破壞的程度就要小的多👨🏼🔧🩵,有的建築安然無恙🙅🕠。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2級強烈地震➔,造成5500人死亡,25504人受傷👛,55000棟房屋倒塌,造成1000多億美元的損失👌🏄🏻♂️。人員傷亡的90%以上是建築物倒塌造成的。這次地震通過調查表明:靠近斷層的震動要比以前想象的強烈的多🥭。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茲米特7.4級大地震🏺,造成1.7萬人死亡🙌💆🏻♀️,2.6萬人受傷。災區約有10萬棟房屋被震毀或遭受嚴重破壞🦹🏿♂️,使百萬人無家可歸。地震災區的供電系統、供水和通訊網絡全部中斷。地震造成的直接損失為200億美元,是土耳其1999年國家預算收入的一半🧑🏼。地震專家一致認為,活動斷裂在這次地震災害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了。破壞最嚴重的地區基本上都是沿發震斷裂帶展布的,倒塌的建築物呈線性延伸,斷裂帶穿過的水渠、橋梁等遭受的破壞更是嚴重。而在離開斷層破裂帶100——200m的地方,建築物的破壞就輕微的多🍔♏️。
從這些地震的一些情況可以看出,在建築物抗震設計和施工質量得到保證的條件下,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雖能大大降低🟡🫲,但活動斷裂帶上的建築物卻很難幸免於難。如果當初在建築物選址時🌪,能避開活動斷裂帶,地震的損失就不會那麽大。
為了減輕地震給人類造成的巨大損失🪗,我國防震減災中有明確的規定,要求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從而根據地震地質構造資料,地球物理資料和地震資料以及必要的技術勘探,查明工作場地內的斷裂帶的分布特征和活動性,預測未來地震的危險性💎,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27🪱、如何減輕地震災害?
地震給人類造成的苦難使不少人在心理上蒙上了一層恐懼地震的陰影,而地震的突發性又使地震這一重要的自然現象帶有“神秘”的色彩。因此,自古以來預測並減輕地震災害始終是人們強烈的願望,怎樣才能有效地減輕地震災害一直是人們在認識與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為揭開地震的神秘面紗,預測地震,進而為減輕地震提供某些可能。
在防震減災的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防震減災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廣大民眾的生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有效地減輕地震災害必須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依靠法製🪺、依靠科技🫴🏼,動員👨🦼➡️、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進行協調一致的努力。
1)加強地震監測預報🤜🏿,是減輕地震災害最基本的途徑。地震監測預報是人類面臨的最古老的問題,也是全球性的科學難題🤤。30多年來🙅🏻♀️👨🏽⚖️,各國在地震活動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方面🧖🏻♂️,地震和構造關系調查和地震前兆觀測等方面都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在部分地震前,如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95年雲南孟連中緬邊界7.3級地震🧑🏼💻、1997年新疆伽師6.4級地震都有較成功的預報。地震預報是防震減災活動的基礎,它為地震災害防禦🛏🍁、地震應急和震後重建與救災提供地震危險性的背景和地震的時域🈚️、地域和強度預測,以便針對性地各種防禦措施。成功的預報將可以大大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維護社會安定起著重要作用。當然現階段較成功預報在眾多地震中只占很少比例🕦,地震預報的進展要比初期預料的緩慢的多🈸,地震預報的科學難度要比原先預料的困難的多👩👩👦。
2)提高建設工程抗震能力是地震災害預防的根本途徑。震災預防主要是指通過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設防🚐,以達到在遭受未來地震災害時避免建設工程的破壞和倒塌,從而減輕地震災害的工程抗震設防措施🤽🏻♀️。國家正式頒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可作為當前一個時期國土利用👳🏼、城市規劃和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抗震設防的依據。一些重大工程和易於引發次生災害的工程,還必須按照有關的法規和規範通過工程地震選擇相對安全的建設場地和確定合理的設防標準。此外,震災預防還包括某些非工程措施,如通過宣傳、教育以及適時的防震減災宣傳等來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
3)高效有序的地震應急對策行動對減少或避免人員傷亡🧑🏻🚀、防止災害擴大👳🏼、盡快恢復社會秩序是至關重要的🏂🏿。地震應急包括震前應急防禦和震後應急等內容。震前應急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前,製定大地震災害一旦發生後的應急行動方案。用於指導政府有關部門、醫療機構⚀、廠礦企業和居民在大地震發生後作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震後應急主要包括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對地震參數(發震的地點、地震的震級等)的快速測定和報告;震後震情的發展趨勢、強余震預測和地震災害損失的快速評估;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等。
4)實施有效地救助行動可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又可以使災區的人民生活盡快恢復🤾🏼。地震救助行動包括受災人員的搶救、次生災害的處理🗼、生命線工程搶險和災民緊急安置、傷病員搶救和防疫、恢復生產和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等。震後重建包括對震區重新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定🌉,提出抗震設防依據和重建計劃以及實施重建等方面🚣🏿♀️。
上述幾個方面🗾👋🏿,彼此相關,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反映了我國目前防震減災要以預防為主,實行綜合預防的基本對策☂️。
28、怎樣識別地震謠言?
識別地震謠言,要做到相信科學🤶🏻、相信政府👵🏼🍊,遇事不慌。
一般來講,地震謠言有以下特征:
(1)恐怖🏇🏿、迷信色彩的信息不可信。如某地要沉為大海等這些沒有科學根據的“地震信息”純屬地震謠言。
(2)消息來路不正的信息不可信。傳說某外國機構或某專家權威人士提出的“預報意見”,這種通過非正規渠道,不符合國家關於地震預報規定的信息不可相信🐦🔥。
(3)預報過分精確的信息不可信🌲。傳說地震震級很大(8級、12級等)或將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說的十分具體(如某日、某時🏇🏿、某區🐫💂🏽♀️、某村或幾點幾級等),這種脫離科學實際、脫離當前預報水平的信息都應視為謠言或誤傳。
當聽到地震預報的消息後🧶,千萬記住一條🤸🏼♂️:消息一定是來自政府的才可信。在我國,發布地震預報權限屬於省政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的消息。
29🙈、地震謠言產生的原因是什麽?
地震災害是一種突發性自然災害,大地震可以在瞬間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並產生持久的社會影響和公眾心理影響🦻🏻。人們希望在這種巨大的災難來臨之前💵,會有一個權威部門能夠告訴他們將在什麽地方、什麽時間,會發生多大的地震,讓他們能夠有所準備,避免更大的傷亡和損失。從本世紀60年代中期起,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都開展了地震預測預報研究,但由於地震本身的復雜性,30多年來世界上的地震預測預報研究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於地震預報尚未過關👮🏽♀️,人類社會沒有足夠力量完全防止地震的破壞,人們一般都有恐震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人將正常的地震工作活動🈯️,如製定地震應急預案,總結防震經驗工作會議等誤認將發生大地震的信息;一些人將與地震無關的異常現象,如氣候的劇烈變化誤認為地震的前兆;還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國內外媒體和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散布地震謠言,在未澄清是否真有地震之前👭,少數群眾對地震謠言是確信的,多數是處在半信半疑狀態,但因事關生命財產👲🏽,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一般都會隨大流采取各種防範措施🫄🏽。尤其在偏遠農村,地震謠言往往與封建迷信活動伴隨傳播🧑🏽🎄,更具影響力👏🏻。
30、震後如何采取有效的救助方法?
強烈地震最嚴重的災情是房倒屋塌,大批人員被掩埋在下🧘♂️,而被掩埋的人,並非都已被砸死🤽🏼♀️🏄🏿,大約有半數以上可能只是被砸傷或完好無損🛗。如果能及時把這部分人刨挖出來,則大大降低了地震的傷亡數字。如何讓這些活在生命邊緣的人能夠牢牢地抓住生命的繩索呢?這就必須有正確地自救互救方法。
對於被埋壓的人員通常應當采取以下方法👷🏽,保存體力🫲🏼,等待救援:(1)註意用濕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頭部,一是避免意外事故🧝♀️,二是避免灰塵嗆悶發生窒息的危險。(2)盡量活動手和腳,並清除壓在身上的物品。(3)用周圍可搬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擴大安全活動空間👼🏻,保障有足夠的空氣👽。(4)條件允許,盡量設法逃避險境,朝更安全寬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動。(5)幾個人同時被壓時,要互相鼓勵,要設計方案,得以延生和脫險🦸🏻♂️。(6)在周圍安靜時或能聽到上面(外面)有人說話時,應敲擊出聲🦏,向外界傳遞信息🫶🏼。(7)無力脫險時,盡量節省力氣🏃、要靜臥🕺🏻,保持體力🤵🏼,尋找代食物品和水,並計劃使用,以延長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樂觀,等待時機。
震後救人則應當查清環境,因地製宜地采取相應的方法🈹。在保障被救人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地挖掘被埋壓者。一般情況下采取的方法和註意的事項有如下幾項:(1)要用最快的速度使傷者頭部充分暴露👬,並清除口、鼻腔內的異物,保持呼吸通暢🚵🏻,然後再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2)挖掘時😢,要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壓埋阻擋物,保護支撐物🧑🏼🔬,清除阻擋物,保護被壓埋者賴以生存的空間不遭覆壓。(3)被壓埋者不能自行出來時🧑🎄,不要生拉硬扯,防止進一步造成損傷。(4)對於脊椎損傷者🚊,挖掘時🤸🏽♂️,要避免再次加重脊椎損傷。從廢墟中救出後🔜👨🏻🦱,在轉送搬運時𓀙,應用硬擔架或門板,絕對禁止脊椎彎曲或扭轉;不能一人抬肩,一人抬腿,以免造成傷者癱瘓🍑。凡四肢骨折、關節損傷者🫰🏼,應就地取材🧑🏻🎤,製作夾板,實施固定🏖。固定時,應顯露傷肢末端,以便觀察自血液循環🦠👷🏻♀️。對於在黑暗、窒息🧑🏻🤝🧑🏻、饑渴狀態下埋壓過久的人,救出後應給予必要的護理;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強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鮮空氣,不可一下子進食過多;要避免被救人情緒過於激動;對受傷者🪝,要就地作相應緊急處理🥭。
31🧝🏻♂️、在校學生震時如何應急避險?
學生是社會的未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學生進行地震知識教育和防震應急能力培養是全社會的責任🧑🏻🦽➡️。忽視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將會造成慘重的損失。1998年元月5日,陜西省涇陽縣境內發生4.8級強有感地震👨🏿🎤,這次地震雖無房屋倒塌和室內財產損失💂🏿♂️,但由於恐慌造成混亂,被擠傷🙍🏼、踏傷達177人,其中住院治療的重傷11人🪀。在這些受傷人員中,幾乎全是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地震發生後,強有感區數百所中🤦🏿♂️、小三亿20多萬學生全部停課,停課時間達7日之久,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如果說震前師生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識和防震減災應急避險措施,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
1994年9月16日發生在我國臺灣海峽的7.3級地震🍿,震撼了港臺及大陸的粵🚴🏻♂️、閩、浙等東南沿海的廣大地區。特別是閩南🚴🏽♂️、粵東地區震感強烈。這次地震中🛕,一個引人註目的現象是,大陸地區地震傷亡者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學生💅🏽🛩,中小三亿成為本次地震的重災區。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傷亡學生中,沒有因房屋倒塌而直接造成傷亡的,幾乎全是由於學生臨震驚慌,湧出教室,在奔逃中互相擠壓踩踏而造成的悲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離震中最近,震害最強的福建省東山縣實驗小學,震時在該校老師的組織帶領下,全校學生情緒穩定🤼♀️,順序撤離,有效地躲開了磚飛瓦落,人擁擠踏的險景🙎🏿♂️,無一個死亡。由此可以看出,在三亿中普及地震防災常識,對廣大師生進行防震減災知識教育是減輕地震及其次生災害造成損失的不可忽視的工作內容。
地震發生有其突發性💁🏻♂️🛏,地震發生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特別是三亿領導和教師🧝🏽。在震前,應作好預案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時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裏,可以指揮學生抱頭閉眼、躲避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裏,絕不可讓學生亂跑或跳樓。在操場或室外的學生,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註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後,教師應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
雖然目前地震不可避免,但如果掌握一定的防震減災知識🙎♀️,則會減少更多的的傷亡。
32🧑🏻🔧🥅、盲目避震的危害是什麽?
當一次強烈地震突然發生之時,臨震不慌🧑🤝🧑,沉著冷靜👰,采取正確的避震措施至關重要,驚慌失措易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發人深省。
1954年2月16日晚,河北衡水大葛村群眾正在露天戲臺下看戲🔳。突然間😤,地聲轟鳴,大地顫抖,地震發生了。驚慌的人們從空曠地紛紛往家跑,捷足先登者👨👨👦👦,多被房頂墜落物砸倒𓀘。據統計,90%的死者,80%的重傷員是剛跑到家門口時被砸壓的⛹🏿。
1979年7月9日🛻,江蘇溧陽6.0級地震時,重傷654人中有524人(占80%),死亡41人中有37人(占90%)是因地震時慌亂,盲目外逃,被墜落物所砸而致。
2000年4月29日南陽4.7級地震💇♀️💁🏻,唯一的死亡者是震時盲目急出被房頂墜落物所砸致命的;5人重傷中有1人是震時擁擠下樓被踩踏致傷的。
從以上震例傷亡情況看🌧,地震發生時他們便驚恐萬狀,不加思考作出了應急反應,這種反應是隨意的🤚🏼,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的,這也反映出這些人是缺乏地震的基本常識的🥷🏽🔁。
33💬、地震會引起哪些次生災害?
地震的次生災害主要有哪些呢?
火災📢:這是首屈一指的地震次生災害。烈火不僅燒毀住宅和各種建築物🏃🏻➡️👿,還會燒死燒傷人。在強烈地震時,尤其是現代化的大城市地區的地震,其火災往往比地震本身還可怕🙎🏼。
海嘯➖:海嘯主要發生在沿海地區🥧,是海震的主要次生災害。但在我國大陸沿海🦖,一般不會發生這種災害。
瘟疫👲🏽:1556年華縣地震時,瘟疫或流行性疾病曾奪去數以10萬計未被地震壓塌而死的災民的性命,可見瘟疫這種次生災害也是極為可怕的💄。瘟疫的產生完全是由地震壓塌的人、畜、禽的屍體腐爛💵👭、細菌蔓延引起的。一場強烈地震後,要趕快清除和深埋人畜家禽的屍體,采取有效的消毒滅菌措施,防止瘟疫的滋生和蔓延🅿️。
滑坡和崩塌🥽:這類地震的次生災害主要發生在山區和塬區,由於地震的強烈振動,使得原已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山崖或塬坡發生崩塌或滑坡🏅。這類次生災害雖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毀滅性的👶🏼,使整村整戶人財全被埋沒。
水災:地震如使水庫的壩體開裂倒毀或使大河的堤壩決裂🚵🏻♂️,都會造成水災。
此外,地裂、泥石流👩🏽🚒、噴砂冒水📄、地面塌陷、有毒液體和氣體的外溢泄漏、地面變形等等也都是地震的次生災害,它們都可能致人死傷🤵🏻♂️、破壞建築物、破壞交通運輸👸🏼,毀壞耕地農田等。因此,我們對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不可等閑視之,而應積極的防禦。